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
繼上次在辦公室內採用令人滿意的PR10無線簡報滑鼠之後,也決心來幫家裡已經四五年沒有升級的鍵盤滑鼠更新設備了。原本的鍵盤是Ducky的櫻桃紅軸,其實機械軸心真的很耐用,即使上面的LED已經有多顆燈掛掉了,但是鍵盤本身還是正常服役中,只是少了些燈難免覺得是不是該換新了。至於滑鼠則是操壞了好幾隻,從ROG的第一代Gladiator到Roccat的Kone,都被我陸續弄掛,不是產生連點狀況,要不就是會鼠標微小抖動,也該是時候升級了。

因為對於LEXMA的好印象,所以這次我反而不像以前只追求名牌大廠的產品,也拋開了以前非櫻桃軸心不用的心結。因此鍵盤的選擇就以LEXMA最新的K910為主,滑鼠本來是要選擇G93,不過剛好他們新推出的G94後繼產品,當然選擇最新款式囉。這樣搭配起來的價格就是兩張半小朋友解決,當初買櫻桃鍵盤可是花了快四張小朋友呢,相對比之下,價格真的勝出很多。所以這樣的組合若是打的順手,打算也來添購另外一套給兒女的電腦使用。以下就先從K910鍵盤介紹起吧。

多種需求一次滿足的K910 RGB機械鍵盤

undefined
這個K910的價位能買到具有防水防塵、全區防鬼鍵、七種RGB背光模式以及機械軸心加上可收納的腕托設計,真的是佛心來的。

undefined
首先來看整把鍵盤的規劃,它採用的是標準104鍵位,沒有多餘的鍵,這讓原本就習慣104鍵的人來說是可以馬上就上手的配置。其實我本身也有試過朋友買的它廠109鍵電競機械鍵盤,不過那多出來的五顆鍵導致兩隻手擺下去打字定位的時候,會發現鍵位原本的打字習慣都會因為鍵位不同而相當不順手,因此我個人無法接受多出來的快捷鍵設計。再看到倒退鍵(Backspace)是大尺寸的設計,這一點對盲打的我來說也很重要,因為這一顆鍵是右手小指掌管的區域,設計得比較大減少誤觸的機率。只是難免也希望有廠商能夠再把L型的大Enter鍵給設計回來,對於很久以前就開始打電腦的人來說,大字L鍵與一字L鍵的差異很大啊。其他部分,鍵與鍵之間的排列間距都屬於正常設置範圍。至於鍵帽印刷的字體部分,就屬於見仁見智的問題,可能因為自己不太會去看鍵盤字面所以這部分覺得還好。

可折疊,可拆卸的腕托設計

undefined
腕托也是一個很主觀的設計需求,需要的人就很需要,不需要的人猶如雞肋,所以市面上的鍵盤把腕托設計成有許多種方式讓用戶自行選擇要不要加裝?以K910來說,它原本是需要外購的配件,現在購買的話都有贈送,只是不知道活動會到何時結束?它採用的拆卸方式是螺絲加上轉折機構設計,所以若是用不到,其實四顆螺絲轉一轉就可以拆下來。

undefined
材質是ABS塑膠,表面是霧面處理,不太會留下指紋。同時右方保留沒有霧面的LEXMA LOGO字樣。

undefined
摺疊起來之後還可以當作鍵盤墊高器(?)好吧,這個高度對於打字完全沒有幫助,只是可以讓腕托跟鍵盤快速收納在盒子裡面而已。同時也可以看到鍵盤底座的四個面都有金屬鑽切裝飾。

undefined
翻到鍵盤的背面,鍵盤本體有五個止滑墊,同時腕托也附了左右兩個,然後上方的線材部分也有可溝槽可以方便走線。K910的線長具有150cm,足夠一般場合使用。

清脆爽快的高特青軸

undefined
自從接觸機械鍵盤近十年以來,我一直唯櫻桃軸心是論,不是櫻桃軸心就不屑使用。後來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的這種高傲心態也隨著現實磨練而放下,漸漸的也懂得欣賞他人的長處,也包含了對物品的選擇心。其實鍵盤的軸心就等於是這把鍵盤的靈魂所在。很多人還是用鍵盤軸心在選擇鍵盤,相對來說,能夠獲得櫻桃軸心資源的普遍都是大品牌的產品,要價不斐,不過其他逐漸出線的軸心廠的產品呢?軸心這麼簡單的機械構造,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差異性存在?

高特OUTEMU是哪一家軸心?

簡單來說,目前的櫻桃軸心的競爭對手都來自於對岸,這些新的軸心廠商,有些是代工代出心得了,開始推廣自家軸心設計,有的是趁之前櫻桃牌有過一段大缺貨的歷史,導致許多鍵盤品牌開始轉單採用其他軸心而趁勢冒出,高特也是其中一家。

如果對這些鍵盤軸心很有興趣跟研究的話,我個人滿推薦參考對岸的外設天下論壇的文章,裡面有一篇六大知名品牌的自主機械軸體拆解對比,可說是精華中的精華,把軸心細部分解比較,加上這些軸心幾乎都來自對岸,對岸的分析還是挺有一套道理在。

undefined
回到這把K910採用的高特OUTEMU青軸來說,首先第一印象是英文名字真難記,以K910的廣告文宣來說,只有強調它的壽命具有5000萬次的按壓壽命,防水防塵等特色,但關於行程以及壓力部分就沒有說明,這邊還是參考外設天下的資料:

undefined
總行程部分有4.0mm,段落行程1.8mm,用白話來說就是行程比較長,從按下去到觸底需要比較多一點點的時間,不是說這樣就不好,而是這樣的表現讓它很適合習慣打字”重手”的玩家們,因為就算綜比其他行程稍長,也不就長那0.05mm,你的手指下去的反應可能還沒有辦法察覺這樣的延遲差異。至於青軸那個高亮青脆的聲響,個人覺得不管是哪一牌的青軸鍵盤,放在辦公室內使用可能都會吵死人,除非你自己獨立一間辦公室那就無所謂。

undefined
鍵帽的排列也有依照人體工學設計,這種稱為懸浮鍵帽的功能,最主要就是讓RGB光色更為突出,另外也讓灰塵更好清理,以前的鍵盤每每用久了就需要來一次整把鍵盤完全清理,需要拆除全部104鍵用刷子狠狠刷一遍。現在可能拿個高風量的吹風機就可以搞定清潔問題了。

你RGB,你全家都RGB

undefined
不管你喜歡與否,RGB真的已經是主流規格,以個人來說,我喜歡打電動的時候不開燈,因此這時候RGB就顯得刺眼,不過沒關係,你還是有得選擇,K910除了8種RGB炫砲模式以外,只要隨時按下FN+8,就馬上關閉燈光。K910並沒有自己的驅動程式,因此關於燈光特效,全部用快捷鍵的方式及時切換,含關燈共有9種模式,是屬於既定模式,無法另外切換速度與燈光強弱是比較可惜的部分,至於特效我就不一個一個介紹了,以下用影片說明。


K910 RGB燈校快捷鍵切換

undefined
這個懸浮鍵帽的透光效果還算不錯,說真的亮度也掌握的剛剛好,並不算是刺眼的狀態,但因為燈光安排在鍵帽的上緣,所以會亮的部分就是英文字而已,下面的注音等符號並不會亮起,還是得靠自己的盲打實力才是上策。

undefined
接下來開箱G94電競滑鼠了。G94是一隻光學電競滑鼠,以這個價位來說,擁有最高可達12,800 DPI的解析度,有七組按鍵,具有可程式化的巨集功能,也可以調整RGB燈校,也是一隻C/P值爆表的強悍規格滑鼠。

undefined
盒裝採用書本樣式包裝,打開內頁有軟體與燈校說明,盒裝內除了滑鼠本體以外,還另外多了兩個配件。

undefined
這個價位可以買到連滑鼠側翼都可以更換,真是太佛心了。

999元價位帶可改爆龜的電競鼠

undefined
首先來看表面材質與漆面的用料,G94與一般滑鼠的外殼均為ABS塑膠,而漆面部分則是消光黑,不是以前常見的皮革漆了,老實說以前常常換滑鼠的原因都是因為廠商選擇皮革漆作為漆面,這個在溼熱的台灣海島氣候下真的是很不耐用,很快整隻滑鼠就變成烤熟的柏油路面一樣的噁心啦。

undefined
G94的人體工學設計為右手專用,滑鼠尺寸大小適中,也可以給女性使用。

undefined
在外觀部分最特殊的就是這個可以更換的握邊設計,讓G94的握感也可以依據使用者喜好調整。原廠預設搭載的是與滑鼠尺寸造型一致的止滑握邊,另外附上的是沒有止滑功能,但有延伸的拇指休息區,用改裝車的話術來形容就是一個是輪圈全原廠的OFFSET,另外一個就是輪圈爆龜的設計了。

undefined
它很聰明地採用磁吸設計,這樣更換輪圈只需要輕輕拔下,靠近後自動吸附。

undefined
改完爆龜只要幾秒鐘就完成,變成寬體電競滑鼠了,而這個表面與原本的滑鼠表面材質與漆面都相同,不用擔心色差問題,對於手掌比較寬的男性使用者來說是個福音啊。

獨家軟體技術加持可達12,800 DPI解析度

undefined
在底部鼠腳是直接用上下兩片大面積鼠腳,其實也希望廠商能夠放一些鼠腳的備品,這也是消耗品的一部分,不過回到價位來說,再要求就真的過份了,而大面積的鼠腳對於想要DIY的玩家來說也比較好自行購買回來裁切。

undefined
在G94的文宣之中,原相Pixart的3325光學感應器也是主打的特色之一,這個光學感應器在許多大廠的滑鼠中都可以看的到,相信品質沒有任何問題。

undefined
既然原廠都大方地告訴你型號了,谷哥一下就帶你來到原相的技術規格,但這邊使用者應該會覺得奇怪,這個光學感應器不是到5000 DPI嗎?但G94標榜的是12,800 DPI耶,這中間的落差是….?

undefined
原來是LEXMA獨家的軟體技術可以BOOST到12800 DPI,安裝完G94的驅動軟體之後,到靈敏度設定可以看到共有六段可調整的DPI,而每一段都可以自己定義,之後就用快捷鍵直接切換。前方看到的顏色就對應你調整好的DPI數值,顯示在滑鼠滾輪的燈色上,一目了然。

歐姆龍微動開關,50M耐用次數

undefined
關於微動開關的規格,已知是D2-FC系列的50M版本,具有5000萬次的按壓壽命。若是對於基本焊接有經驗的人,多半會去選購微動開關自己更換,像我比較懶得處理,因為滑鼠用到那個地步,多半漆面也不太行了,微動開關就算換下去,整個外殼也不好處理,而G94的保固年限有三年,代理商提供台灣本島的到府收送服務,完全不用外加運費,這個價位還有什麼好要求的呢?

按鍵、DPI、全部可程式化,繁體中文驅動簡單搞定

undefined
G94提供7個按鍵,每個按鍵除左鍵只能選擇點擊以外,都可以把它變成另外一個功能來使用,而且選單非常的直覺與友善,根本不用說明書馬上就可以懂。像是要把右鍵變成點擊兩下,在遊戲中就很好用了。

undefined
前面有介紹過DPI頁面,其他還有回報率可從125Hz到1000Hz。這邊要跟大家解釋一個觀念,並不是回報率越高就一定越好,要看使用的環境而定,舉例來說,你把DPI固定在12,800 DPI,然後只調整回報率看看,你會發現125Hz,整個滑鼠好像超敏感,動一下游標就不知道飛到哪去,我個人的設定是500Hz加上12,800DPI,也有人是習慣1000Hz為基底來調整DPI,這樣是最接近真實的滑鼠軌跡移動情況。

undefined
至於炫砲的RGB燈校調整就屬於個人喜好調整的範圍,但模式只有比較基本的四種。

使用半個月的心得體驗

undefined
這篇心得是使用了半個月左右之後的感想來與各位分享,大部分的開箱文編輯僅有少數的時間可以玩,不過這半個月來我可是持續每天的使用,工作與遊戲的占比大約是60%/40%,也就是打字多於遊戲的狀態。


undefined
鍵盤K910打字部分:
為求最好的回饋感覺,頗有那種回到以前打字機或者早期鍵盤的打字感覺,中英打若是每分鐘可以達到70字以上的使用者,打這個鍵盤給你的聲音與按壓的感受是最舒爽愉快的。連參與跨國會議時,都有別國的業務好奇詢問我是用什麼設備在打字,整個就是爽啊。

鍵盤K910遊戲部分:
由於我主要是玩魔獸世界,遊戲中會用到的鍵盤大多為WASD以及上排數字1-5,還有快捷鍵部分,遊戲中除了PK以外其實不太會有很激烈的操作,不像吃雞或者其他FPS遊戲可能會需要更快的反應,嚴格來說這是一把更適合MMORPG或者是RTS類型的鍵盤,FPS的話需要按壓行程更短的軸心,這邊也希望LEXMA能夠引進其他軸心的產品,若是高特軸的話,還有黑軸跟紅軸以及新的光軸,也期待能夠見到。

滑鼠G94遊戲部分:
打字通常不太需要用到滑鼠,所以就講遊戲心得,只要設定好常用的慣手巨集,以及習慣一下12,800 DPI的超高解析度之後,對於遊戲來說,在魔獸世界的滑鼠定位跟反應速度是非常夠用的。

undefined
滑鼠G94握感部分:如同前面所說的,換上爆龜側握,握感就能符合男生手掌,也能提升長久持鼠的舒適感。

鍵盤與滑鼠的整體心得來說,絕對超過這個價位提供的規格與品質,使用一個月以來,已經很習慣這套K910與G94的組合了,對於在尋找高C/P值的電競鍵盤滑鼠組合的話,非常值得推薦喔。


以下為K910在跨國會議實紀錄打字的實況錄影:

以下為每周更新單刷巫妖王座騎的錄影(真的是怨念坐騎,看別人連小號都隨便刷的到)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務人士隨身必備,無線雙模式滑鼠+簡報多功能合一。LEXMA PR10開箱簡介。

完全滿足商務人士的需求

因為工作的關係,筆電成為每天長時間接觸超過八小時以上的夥伴;一會兒要在座位上寫文件,製作EXCEL表格,等等又要整台筆電抱走進入會議室奮戰,應該是不少上班族的日常寫照。這時候一支輕巧,具備無線連接功能的滑鼠更是必備的產品,而若是還能夠兼具簡報遙控器的功能那就更讚了。其實市面上有不少這種類似的產品,只是幾乎大家都以簡報遙控器為主,滑鼠功能為輔,雖然功能有了,但這樣的造型基本上已經不能說是一隻就手的滑鼠,因為操作邏輯跟真正用滑鼠的操作是有很大的距離。在試過許多這類型的滑鼠一段時間之後,本來不是抱太大希望,但沒想到看到LEXMA新推出的這款PR10完全打中我的需求點。

undefined
PR10的設計可說是物盡其用了,一隻輕巧不到60g的滑鼠,可以有這麼多功能。

LEXMA這個品牌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這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老字號電腦週邊製造商,專精於滑鼠與鍵盤領域,產品線齊全,從商務到家用以及電競應有盡有。今天要來開箱體驗的產品就是LEXMA最新的PR10無線雙模式+簡報器多功能合一的小巧滑鼠。

雙無線模式任選

undefined
無線滑鼠目前主流還是以帶有接收器的2.4GHz無線頻段連線方式,相比之下,純藍芽連接的滑鼠產品種類就相對較少,而同時具備這兩種模式的更是少中之少。不過2.4GHz的無線滑鼠多半都需要在一個USB的接收器,若您的筆電是那種一兩個USB Port,這時候要在連接其他USB裝置如隨身碟或者鍵盤等等難免就捉襟見肘了。因為我本身的筆電具有最新的藍芽規格,所以一開始我在選定滑鼠的時候就以藍芽為優先考量。不過若您的筆電藍芽規格老舊或者是根本沒有藍芽功能,這時候自帶接收器的2.4GHz無線滑鼠就是您唯一的選擇了。

undefined
不但有藍芽4.0,也有2.4GHz兩種模式,再加上內建的雷射筆跟簡報器多功能合一。

內容物介紹

undefined
包裝相當精簡,其實就是滑鼠本體與說明書跟保固卡而已,對我來說更好,其實我需要的就只是這個滑鼠本體呀。而這個接收器是藏在滑鼠本體裡面方便攜帶。

類人體工學,增加長時間持鼠握感

undefined
以往這種無線滑鼠為了方便攜帶,通常會犧牲到人體工學的部分,也就是握感,以前用過$ONY的無線滑鼠,它就是這樣方方正正與扁平的設計,雖然是好攜帶,但其實並不適合長時間使用。而PR10在滑鼠模式之下時,它的本體與電池部分別呈現約50度的角度,讓使用者可以有一點握住滑鼠的感覺,讓操作姿勢盡可能與普通的滑鼠類似。


光學感應器1600DPI解析度已足

undefined
翻到底部,它的開關有OFF->2.4GHz->BT符號,平常不用時就OFF省電,需要切換到藍芽就推過去即可。需要藍芽配對就按一下Connect按鍵即可。上方則是滑鼠的感應器,PR10的光學感應器是採用Pixart出品的3320LU紅光傳感器,解析度可達1600DPI,已經能夠滿足現今多數高解析度畫面的基本使用需求。上下處則還有條狀的鼠腳助滑。

滑鼠與簡報功能,一轉之間

undefined
滑鼠跟簡報器的切換方式,PR10不用常見的開關,而是用最直覺的方法,直接將電池部轉90度打平就是簡報器模式了。

undefined
打平之後,原本的電池部背面轉上來,滑鼠的左鍵跟右鍵的功能就自動就變成上一頁與下一頁的切換開關。

undefined
前方的小孔是紅外線發射器的孔,當簡報模式按下中鍵後就會變成簡報筆。

undefined
按下後會有紅燈表示簡報筆作動中。

undefined
可以看到前方發射的紅外線光點。

滾輪怎麼不見了?原來改成更先進的”觸控”滾輪

undefined
滾輪的功能對每天瀏覽上百網頁的人來說根本不能少,可是這種為了滿足好攜帶的機構設計,突出的滾輪又不能說收納就收納,因此聰明的工程師想到用觸控的方式代替,也讓PR10的滾輪功能完整實現,只是說與真實的滾輪相比難免沒有實感,不過滾論的中鍵功能仍然保留,而且還多了一顆一鍵呼叫Windows功能鍵的快捷按鈕,因此PR10總共有四顆按鈕可以使用喔。


電池盒介紹

undefined
處於滑鼠模式時,電池蓋可以用往下壓的方式開啟。

undefined
電池採用兩個AAA規格,也就是四號電池就可以驅動,下方則是2.4GHz接收器的存放處。

保固與服務

undefined
LEXMA是美商,在台灣則是交由代理商販售與協助售後服務,PR10產品保固三年,代理商有個滿逗趣的公司名稱叫做”福金剛”,提供非常貼心的到府收送服務,而且物流費用由LEXMA負擔,這麼優質的服務讓保固完全無後顧之憂。
 
福金剛網址: [url]https://www.fortune-creation.com/pages/lexmaproduct[/url]


實際握感心得

undefined
undefined
當滑鼠模式時,由於男生的手掌大,這個尺碼一手掌握沒有難度,但至少有點類人體工學的結構讓掌心還是可以靠著使用,降低長時間持鼠的疲勞度。

undefined
當簡報模式時,握感就好像一般的遙控器,使用起來毫無壓力。

undefined
實際進入會議室,你只要帶著筆電跟PR10,就可以讓你繼續使用滑鼠作業而不是難用彆手的觸控板。

undefined
該是上場簡報的時候了,沒問題,看我輕鬆一轉。

undefined
這時候手中的PR10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具有雷射筆功能的簡報器,這樣兩棲的多工模式,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根本是每天都需要啟動的技能呀。

對於產品的心得感想

undefined
關於藍芽與2.4GHz的範圍,原廠資料是在10公尺內都是有效範圍,電池壽命的話,這顆Pixart 3320LU傳感器其實內建也有睡眠跟喚醒模式,理論上以我用純藍芽滑鼠的經驗,配上超低自放電鎳氫充電電池,每日使用八小時至少可撐一兩個月以上。

有藍芽4.0連線,也具有1600DPI解析度的光學傳感器,有點類人體工學的滑鼠握感,然後輕鬆一轉變為具有雷射筆功能的簡報器,說真的還能要求甚麼呢?

其實普通的商務人士應該就要滿足了,但是貪心一點的商務人士如我,自然還是有點小要求啦,像是傳感器若能換成玻璃面也可以用的藍光技術傳感器,那麼更是大大加分呀,這樣我連滑鼠墊都不用帶了,出門包包就是筆電+PR10,在外面我也能複製坐在辦公桌上處理事情的效率。若您所設定的無線滑鼠條件與我相似,這隻LEXMA PR10真的是非常值得推薦給您。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D1040401

昨天順發3C出了一檔手機特價優惠,是買三星的Galaxy E7,送三星的Fame Lite手機,等於是買大送小。

 

timthumbM17213870_big

 

 

不過先別高興太早,E7的定價是9990,而Fame Lite是3500元的售價左右,因為是非常低階且早期的機種,所以應該是通路商或者三星的庫存壓力導致,才拿出來作這樣配送的活動。

以數量而言買一送一是很划算,如果你原本就想要購入E7的話,多一支Fame Lite手機,也未嘗不是件賺到的事情呢?

不過若是你覺得這個Fame Lite根本是雞肋的話,那麼這個行銷方案就對你無傷害力啦。

 

 

1040210  

Galaxy E7 機身尺寸為 151.3 x 77.2 x 7.3mm,支援 HSPA+ 網路,擁有 5.5 吋 Super AMOLED 螢幕,但官方並未載名螢幕解析度。E7 同時搭載 1.2Ghz 四核心處理器、2GB RAM、16GB ROM,而且可以透過最大 64GB 的外接記憶卡來擴充儲存空間。E7 同時擁有 1300 萬畫素主相機與 500 萬畫素前相機,電池容量為 2,950mAh

 

順發3C購物傳送門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全自制SSD主控制器!OCZ最新一代旗艦SATA 6Gb/s SSD – Vector搶先評測

 

 

雖然固態硬碟的發展歷史在目前的零組件市場中算是非常非常嬰兒的產品,但從有個人電腦的SSD產品發表以後小弟就已經累積測試過不少的OCZ固態硬碟,目前就連自己的測試平台也是使用Vertex 2系列的240GB至今,小弟也算是看著這個市場跟這家廠商一直不斷的在進步中。距離今年年初才發表的Vertex 4旗艦SSD還沒有滿一年,令人驚訝的是OCZ這麼快就有新的產品,而且效能規格上更是要超越Vertex 4

 

 

回顧這一年以來的SSD市場亂象,可說是百家爭鳴,五花八門的品牌一舉出籠,不過大多是清一色幾乎一模一樣的內在,有變化的只剩下包裝材料、外殼等等的差異,然後又因為SATA III這個介面的傳輸速度一下子就頂到了天,所以這半年以來,市場上就少有新產品出現,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卡在介面速度跟主控制器。而今天這顆全新Vector的發表,可以說是OCZ正式宣布他們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完全自主研發生產製造,這對於目前沉寂一段時間的SSD市場無異是顆震撼彈。

 

 

1.JPG  

OCZ在固態硬碟的成功,是從Indilinx第一代的Barefoot開始的,當時的OCZ也是貼牌為主,不過卻是第一個大膽引進高效能個人電腦用SSD的公司,而中間的時候因為Indilinx沒有新主控轉戰Sandforce,直到Vertex 4改用Marvell+Indilinx方案,到現在的最新的Indilinx Barefoot 3主控,OCZ一直在嘗試導入最新的技術,但最終走自己的路才是主要的目的。

 

 

在技術等級以及投資金額最大的主控制器晶片研發,向來都是IC設計公司獨門的生意,其原因不外需要龐大的金額,大量的研發人員培養等等因素,所以並不是一般買進賣出的貼牌產品可以輕易涉足的領域。特別是在進入SATA III這個高速傳輸介面之後,市場上全新的SSD主控制器就只有MarvellSandforce(已被LSI收購)SAMSUNGLink-Media(已被SK-Hynix收購)這幾家公司而已,另外還有台廠的JMircon所生產的66X系列。就連當初自主開發主控制器的Intel也並沒有新主控面市,除見SATA III的主控制器設計難度門檻較高以外,背後投資生產的金額也是非常恐怖,沒有大廠背景幾乎無法撐過前面研發燒錢的階段,這幾家大廠中,又只有像SandforceJMircon是可以大量販賣主控制器為主的公司,老牌大廠Marvell只授權幾家公司購買,更不要提SAMSUNG自己做自己賣,或者是被SK-Hynix買走的Link-Media更是只為自己做嫁,市面上除了海盜船一款SSD如流星一般短短現世就消失了。但現在,你要多算一家OCZ進來這個戰場了。

 

 

還有一個更高的難度就是韌體開發,如背景GC演算法、平均抹寫演算法、TRIM指令集、Flash Layer Translate Language等等複雜的演算法,都是韌體開發的範圍,這方面的人才相對於晶片設計來說更為難找,畢竟這是個新興的產品線,這些語言的應用與開發,過去並沒有太多前例可循,所以韌體開發的人員也是許多貼牌廠商無法跨越的藩籬。

 

 

OCZ自從併購了INDILINX之後,擁有了許多SSD韌體上的專利,也因此有能力自主撰寫韌體,像是Vertex 4這個產品,就是基於Marvell9187主控制器,但是完全由Indilinx操盤開發軔體,因此對於OCZ來說這可是邁向完全自主的一個起點。但是這還遠遠不夠,要能掌握IC設計才能與Samsung等這些廠商並駕齊驅,所以OCZ2011年完成了PLX Technology UK team的併購事宜,也因此擁有了晶片硬體設計的能力,才誕生了今天這款連名字都不延用Vertex而改用全新命名的Vetor系列。

 

 

2.jpg  

外觀包裝使用深藍色底,並使用銀色反光材質秀出VECTOR的名字,這次測試的是256GB的版本,從包裝上可以看到它除了3.5吋轉接板以外,還有附贈Acronis True Imager HD版本的Clone軟體,可見OCZ總算有聽到廣大使用者的聲音了。小弟拿到的並非是工程樣品,也並非是行銷樣品,而是實實在在的標準上市產品,所以測試的結果會更貼近真實。

 

 

PB180203.jpg  

 

 

3.jpg  

背面的說明並沒有寫出規格的部分,這一點仍是希望OCZ在未來能夠標示出來,畢竟很多用戶可能是在實體店面看到,但產品本體無標示規格又沒有上網去看規格的話,會不知道這個好東西的實力在哪裡。

 

 

4.jpg  

打開之後可以看到說明書變成兩本了,但其中一本並不是產品的說明書,而是貼有金鑰的Acronis Ture Image手冊,軟體部分需要自行去下載且填入金鑰後就可以獲得正版授權使用了。

 

 

5.jpg  

另外還附有3.5吋的轉接架。

 

PB180153.jpg  

 

6.jpg  

而之前的我的SSD比你的HDD的貼紙,也換成了溫馨的我愛我的SSD貼紙。

 

 

7.jpg  

內襯並沒有任何改變,Vector與其他款式也是用相同的靜電袋包好。

 

 PB180160.jpg  

 

8.jpg  

這款Vector,外觀直接就是7mm超薄全鋁合金外殼的設計。

 

 

9.jpg  

馬上就來檢驗一下高度,實測高度是6.91mm

 

PB180174.jpg    

 

10.jpg  

寬度是69.66mm

 

 

11.jpg  

長度是98.97mm

 

 

12.jpg  

重量部分,拿在手上的時候就覺得很紮實,跟Vertex 4ABS+鐵蓋的感覺截然不同,秤了一下重量,是116.8g

 

 

PB180179.jpg  

13.jpg  

卸下螺絲後就可以打開外殼了,這次外殼做的非常有質感,密合度非常的精準,且與其他公司的公版外殼不同,這應該自行開發模具設計的,它共分為上中下三塊,上蓋的螺絲因為藏在主要貼紙的下方就不拆卸了,中間這部分是固定SSD本體,可拆卸的是下蓋。與Vertex 4相同它一樣有一片導熱膠條放置於主控制器與下蓋接觸面,幫忙導熱之用。

 

 

14.jpg  

主控制器上面的型號字樣因為導熱膠的關係導致有些模糊看不清楚,PCB版的鎖孔位置也有稍微的不同,可以看到有空悍的預留位置,應該也是提供DDR3快取記憶體增大的預備空間。

 

 

15.jpg  

SATA與電源排線接口。

 

 

16.jpg  

另外一面是從Vertex 4就有的設計,據OCZ告知這是它們原廠可快速進入工程模式的專用插槽。

 

17.jpg  

PCB正面及背面共配置16OCZ自己封裝的25nm同步型Mircon出品的快閃記憶體,單顆容量128Gb,總容量共為256GB。緩衝記憶體採用MirconDDR3顆粒,單顆容量為256MB,正反共兩顆總共為512MB的快取。Vector提供長達五年時間的保固。

 

 

18.JPG  

來看一下基本規格,Vector採用非壓縮資料傳輸技術,所以並不像是Sandforce需要測試100%壓縮才能看出效能,在256GB的時候這顆Vector的非壓縮連續讀寫速度可達到550MB/s530MB/s4K隨機讀取可達100,000 IOPS4K隨機寫入可達95,000 IOPS,在各方面來說都可稱為是當前最強的2.5吋單碟固態硬碟了。另外在寫入壽命方面,OCZ提到了一個更實用的計算方式,而且比MTBF這種有看沒有懂的規格好太多了。它的規格提到,每天寫入20GB的話,可以保證寫到36.5TB或者是5年保固期間而不會有問題,其實一般個人電腦有些一天下來的寫入量可能還不到5GB,因此這壽命會更長久。

 

PB180185.jpg  

 

19.JPG  

在實際測試方面,採用ASUS MAXIMUS V FORMULAZ77平台,ATTO預設值測試得到最高連續讀取557MB/s,最高連續寫入535MB/s

 

 

20.JPG  

Crystaldiskmark實際測試,採用完全預設值,得到504MB/s495.2MB/s的最高連續讀寫速度,4K以及4K QD32的寫入效能也都很強。

 

 

21.JPG  

接著是AS-SSD測試,這款測試軟體不能改變設定值,所以按了就開始測。得到507MB/s453MB/s的連續讀寫效能,總分合計1082分,非常的恐怖。然後在壓縮測試上也看到的是讀跟寫兩條很穩定的曲線,證明Vector並非採用壓縮技術。

 

 

22.JPG  

接著把分割區砍掉,用HDTUNE做讀寫曲線測試,也可以看到在RAW Flash的情況下讀取曲線非常漂亮。

 

PB180199.jpg  

 

23.JPG  

寫入亦然,可說是很穩定沒有什麼太大的起伏變化。

 

 

 

 

結論:當前最強悍的效能,2012年非常期待的一顆SSD新星

 

 

目前的SSD市場可說是一片沉寂,Samsung才發表沒多久的840系列,又在國際媒體樣本上面出包,目前還沒有獲得進一步的解釋,OCZ Vector在這個時間點的到來可說是正式敲響自有主控制器廠商的戰火,初步規格來看Vector技壓全場,就連840 Pro都要讓一下,而且實際測試起來效能真的很不賴,各個測試軟體的測試姐果與規格相差都不是太多,剩下的可說是軟體之間本身的誤差值而已。加上它外觀採用7mm設計,可以直接塞入新的超薄筆記型電腦內。耐久度提供五年保固或者是每日寫入20GB的寫入量到36.5TB之多,我想以這些種種的高規格產品優勢,必定可以吸引到更多人使用SSD。總之,我個人非常期待這顆Vector的上市。

 

PB180197.jpg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久沒有接觸水冷裝置了,現在高階的電腦DIY市場又開始流行內水冷散熱,雖然這不是首次見到的散熱裝置,但比起以前水冷散熱的麻煩與不方便,現在的水冷散熱可說是安裝跟維護都相當簡單。以全部CPU散熱器的種類來看,整體上有大概五種不同的裝置都可以幫助CPU散熱,像是終極的LN2冷卻、乾冰冷卻、水冷裝置、壓縮機裝置、風冷裝置等。其中最普遍的也就是風冷,但是效果上也比較差,不過安裝跟維護是最簡單的。終極的LN2以及乾冰冷卻則常常見於一些超頻比賽中,他可以用零下一百多度的極低溫來幫助CPU瞬間散熱,因此可以把電壓調高,頻率調高追求最大極限的效能,不過這都不是可以常態使用的裝置。另外像是有一段時間流行過的壓縮機裝置,就是有點像冷氣的方式幫助CPU散熱,但裝置體積龐大且耗電量驚人所以無法在市場上流行。而今天要體驗的水冷裝置,在早期因為安裝不容易,且有漏水以及維護上的困難,所以玩水冷的玩家也要非常有愛,不過水冷的效率比純風冷要好,且可以於日常使用,因此雖然小眾,但一直在市場上流行。

 

 

在前幾年的時候,因為技術的進步,讓水冷散熱中最重要的幫浦體積變小,於是廠商就可以設計出已經安裝好幫浦與灌好水冷液的內循環小型水冷,以電源供應器、機殼以及散熱器設計出名的美商ANTEC公司,也推出了小型水冷散熱器,雖然是單冷排單幫浦,但因為體積小,且效果不錯,安裝簡便,又免加冷卻水。這對於有些希望能打造靜音高效能電腦主機的玩家是很好的方案。而現在ANTEC又推出了全新的KÜHLER H2O 1250雙幫浦水冷散熱器,散熱效果更上一層樓。

 

 

產品開箱

 

 

1.jpg  

產品外包裝採用令人覺得涼爽的藍色調,KÜHLER其實是德文的Cooler意思,H2O就是水的化學式,組合起來是水冷,其實命名還挺不錯的。同時系列產品中還有920單幫浦的產品,讓那些空間有限的機殼也能享受到水冷的樂趣。這款1250需要雙排冷排,所以在空間上面比較要求,需要ATX標準機殼且內部空間至少能同時預設可以放置兩組風扇的會比較好安裝。

 

 

 

 

 

 

2.jpg  

 

包裝後面有產品特色的介紹,採用純銅底座增加導熱性,縮小體積的幫浦直接設計在風扇軸承上面,所以CPU底座的部分就可以更薄,ANTEC也利用這部分改為可程式化的隨溫度偵測燈光變化設計,讓散熱器看起來更具指示性與樂趣,可外接USB採用程式控制,也是他的一大特色。

 

 

 

 

 

3.jpg  

 

打開內盒也改用環保再生紙盒製作,雖然美觀度不如新紙,但卻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廠商都有在自己能改變的範圍內作一些環境保護的努力。

 

 

 

 

 

4.jpg  

 

大部分的零組件都是已經組立完成,所以配件部分就是簡單的說明書跟各個CPU扣具與螺絲的零件包,另外還有一張附上GRID軟體的光碟片。在CPU底座相容性方面,幾乎是全包了,INTEL的處理器有LGA 775/1150/1155/1156/1366/2011,AMD的部分有AM2/AM2+/AM3/AM3+/FM1/FM2,都可以相容。

 

 

 

 

 

5.jpg  

 

採用銅底座材質的CPU座,已經有上好散熱膏,這個座除了是把熱導向水冷冷排以外,他本身也是連接USB控制的轉接器,讓GRID軟體可以在系統中即時偵測溫度,以及調整RGB三色的LED燈顏色顯示。以前的水冷設計大多直接把幫浦坐在CPU座上,所以體積也相當驚人,但現在幫浦改在風扇那一端,除了減少底座的體積外,也可以避免幫浦因為CPU的熱源影響而提早掛點。

 

 

 

 

 

6.jpg  

 

冷排的本體與定向風扇都已經安裝好,幫浦看起來真的很小一顆,裝在風扇後面也可以順便幫助幫浦散熱,延長使用壽命。

 

 

 

 

 

7.jpg  

 

冷排長度達到24公分,ANTEC自己測試I7-3960K也可以壓制的住,不過這當然是指還沒有手動超頻的狀態,所以今天的測試也包含了手動超頻之後的散熱程度是否可以跟上加大電壓後的CPU廢熱產生的狀態。

 

 

 

 

 

實際安裝介紹

 

 

 

 

 

8.jpg  

 

這次正好入手的瑞典Fractal機殼,原本就是一款中大型機殼的體積,裡面也有兩個方向不同的空間都可以安裝雙14cm大風扇來散熱,就利用其中的空間改裝為ANTEC KÜHLER H2O 1250水冷散熱器,在安裝的時候機殼原本內已經裝好的風扇等都要先卸下,接著比對一下螺絲孔位距離,發現都剛剛好與ANTEC KÜHLER H2O 1250可以配合。

 

 

 

 

 

9.jpg  

 

螺絲直接鎖上就完成,要注意的是不會擋到其他的零組件安裝的卡機構問題即可,一般來說這種機殼還有上方的空間也可以安裝。

 

 

 

 

 

 

 

10.JPG  

 

如果前方的空間都擠滿了,一般都會安裝到這個位置來,也就是機殼上方的部分,當然也必須要先開好兩個風扇位置的孔洞才能夠鎖,所以要搭配KÜHLER H2O 1250水冷散熱器的話,機殼部分也是需要挑選一下的。

 

 

 

 

 

11.jpg  

 

轉過來看一下機殼內部,其實這邊若是一般機殼可能會卡到裝硬碟的硬碟支架,但慶幸的是這款機殼剛好是把硬碟支架設計成橫向放置,所以這邊可是很空曠的,其他只要注意散熱風流的方向是正確的就好。

 

 

 

 

 

12.jpg  

 

接下來就是安裝CPU底座就好,不過這張示意圖是我還沒搞懂正確的安裝法時拍的,其實那個圓形的扣環,要先合上水冷底座後在鎖螺絲才是正確的。

 

 

 

 

 

13.jpg  

 

這樣才是正確的安裝方式,其他USB接頭與風扇接頭只要在主機板上找好正確的位置就可以接上了。

 

 

 

 

 

GRID 獨家監控軟體介紹

 

 

 

 

 

14.JPG  

 

接上USB接頭,並且在系統裝安裝好GRID軟體,重開機後它就會自動偵測USB Port,就會即時呈現當前的風扇與溫度狀況,讓玩家可以即時監控。ANTEC提供了三種模式,有ExtremeSilentCustom,一開始會以Silent靜音模式為主,此時兩顆風扇的轉速會被控制在1000轉左右,對應i5-4670k這種TDP85瓦的CPU,預設值待機溫度也是涼爽的35度。

 

 

 

 

 

15.JPG  

 

它本身也提供了圖形化的溫度與風扇轉速記錄,可以輸出成紀錄檔案供查閱。當轉到了Extreme模式後,風扇轉速會狂飆到2100轉左右,這時候就滿吵的了,已經跟使用水冷追求靜音的動機背道而馳了,不過若是你想要進行手動超頻,調到Extreme還是不可少的。

 

 

 

 

 

16.JPG  

 

另外可以自己定義不同溫度變化時候顯示的LED燈顏色,想要知道調成甚麼顏色可以看它的ANTECLOGO會有顏色變化指示。

 

 

 

 

 

17.jpg  

 

而且CPU座的的LED燈也會跟著即時變化。

 

 

 

 

 

18.jpg  

 

GRID軟體的英文都非常簡單易懂,但若你還是有障礙,他也支援繁體中文顯示,它的功能雖不多,但對於即時監控來每一個功能都有用處,非常的方便。

 

 

 

 

 

實測水冷效能

 

 

 

 

 

19.JPG  

 

首先,以I5-4670K的預設值加上Turbo Boost功能,所以CPU全速會達到3.8GHz運作,接著把ANTEC KÜHLER H2O 1250改為自訂,稍微調高風扇轉速,因為極限太吵,靜音太弱。然後以非常有名的嚴苛燒機軟體Prime 95來測試全部核心100%壓力。

 

 

 

 

 

20.JPG  

 

以一個小時為時間點來停止測試,這時候觀看ANTEC KÜHLER H2O 1250本身GRID軟體,溫度只有上升到44.5度而已,若是原廠的空冷散熱器可能已經達到780度左右。冷卻的效果非常不錯。

 

 

 

 

 

21.JPG  

 

接下來進系統把CPU時脈調成4.5GHz,雖然這顆CPU不是i7,但也對於散熱器造成滿大的壓力的。

 

 

 

 

 

22.JPG  

 

接著同樣以Prime 95進行一個小時的燒機壓力測試,可以看到即使是4.5GHzANTEC KÜHLER H2O 1250的待機溫度還是可以壓在40度以下。

 

 

 

 

 

23.JPG  

 

同樣的經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測試,最後溫度來到46.5度,也是非常的厲害。

 

 

 

 

 

24.JPG  

 

之後雖嘗試往更高的頻率來測試,但是4.9GHz進桌面待機已經是一拜了。只要跑Prime 95就會當機,這不是水冷的問題,而是CPU本身的極限問題,不過礙於手上沒有更強的CPU,所以只能以這顆i5-4670K進行測試,但還是可以看得出來ANTEC KÜHLER H2O 1250的水冷散熱器的確非常的厲害。

 

 

 

 

 

結論

 

 

 

 

 

25.JPG  

 

對於想要進入水冷散熱的世界,ANTEC的水冷系列都滿值得推薦的,他的安裝方式真的不複雜,會裝塔型風扇散熱器的玩家都可以DIY安裝。且不用使用者還要去維護,原廠在設計時也把水冷漏液等問題都已經考慮進去,水管頭與水管的材質都相當不錯,可以保用至少三年。而且ANTEC設計的軟體讓你4即使無法直接看到機殼內水冷頭的顏色變化,也可以透過作業系統中即時監控。這樣一款雙冷排的水冷散熱器,售價也不算很貴,查了一下零售價在3500元左右,適合追求靜音冷卻效果與造型兼具的玩家使用。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品的進化,不只是硬體堆料而已


1.jpg  
講到移動裝置產品,像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這些產品,除了蘋果可以關起門來做(享有獨家OS與眾多用戶青睞)以外,許多廠商只能在Google主導的Android陣營下求新求變,但是OS不變的情況下,這種求變的方向,很容易就變成所謂的硬體零件堆料大戰而已。因此要在這市場上打出名聲,除了堆料,要不就削價競爭用行銷手段打品牌戰,個人覺得能真正擁有獨家硬體設計的廠商,才更容易吸引一些具備相當知識水準的進階使用者的眼光。

曾經我本人也是開發電腦零組件的產品經理,所以自己在成為消費者時,面對產品的規格或者是功能性的不足點,也常常進行逆向思考推演,來尋求原廠為何不這樣做的合理答案。尤其在最近這兩三年興起的移動裝置浪潮之中,產品的競爭激烈以及產品多樣化的程度更讓人眼花撩亂,也需要消費大眾在下手購買前自己做功課好好比較一番。

這次受邀來體驗這隻OPPO Find 7,主要也是個人對其主打的幾項功能非常的感興趣,因為它做到了一些同是Android陣營但其他廠牌沒有做到的事情,也是我個人在用過它牌手機之後,希望能在手機上看到的功能性。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並非忠貞果粉,但我有iPhone 5跟iPad,我也有用過近年來各大廠的機皇經驗,自己目前也是Android以及iOS雙槍俠,只因為有些APP僅在某些作業系統上發表,但若想要用它,就是得選陣營站,只是有感於最近Android手機硬體的市場走向,而有前面的感言而已。

 


OPPO何許品牌也?行銷聲勢浩大一舉創造知名度

 

2.jpg  
先來介紹一下OPPO這個品牌好了,如果沒有特別去關心手機品牌的台灣人,若是請你把現在腦海中想的到的手機品牌排列一下,那麼大概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也就是HTC、SAMSUNG、SONY中選一個牌子吧。去一趟通訊行,高階手機大概就是這幾款在那邊輪流播放,其他一些二三線品牌的產品則淪為低資費甚至0元手機的選擇,而不走通訊行通路的小米,則是最近在台灣品牌知名度突然提高的黑馬,只是這些品牌之中,OPPO從來就沒有被列入,台灣也買不到。這是因為這家大陸手機廠牌,是在2008年成立的,主打的市場除了大陸以外,在歐洲地區也相當有名氣,只是亞洲地區的台灣,是直到今年才正式進入的。


3.jpg  
OPPO在進入台灣後沒有立即投入產品行銷與販售,我個人猜想也是因為等到了這隻名為Find 7的機皇問市之後,才一舉把品牌跟產品向台灣的消費者們推廣,這場聲勢浩大的Find 7發表會,也可以看出這家公司背景應該滿雄厚的,很明顯的要與山寨、貼牌等等不是很好的大陸手機形象劃清界線,在這場廣邀媒體、部落客以及知名主持人Dennis,加上百位O Fans的發表會中,個人暗暗盤算這場活動的花費,應該至少要燒掉兩百萬啊,而且高通、中華電信等高階主管也到場祝賀,可見OPPO在場面上展示的決心,是真的有心要在台灣發展。


OPPO Find 7與Find 7a的規格差異


4.JPG 5.JPG  
在介紹體驗心得前,要先說明的是Find 7這隻手機在產品型號上有兩隻同時存在,一隻也就是體驗會上以及媒體測試的都是Find 7a,也稱為Find 7輕裝版,實際上它還有隻老大哥Find 7,規格更高階一些,所以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隻規格上的差異。首先是處理器的部分,Find 7搭載的是高通S801,2.5GHz的8974AC,而Find 7a則是高通S801,2.3GHz的8974AB,兩者在時脈上差一點點,對於用戶實際體驗來說沒有差別,但是在頻段的支援上面,AC版本多了一些國際區域的支援。另外是主記憶體容量,Find 7為3GB,Find 7a為2GB。記憶體容量Find 7為32GB,Find 7a為16GB,但兩者都可以插卡擴充到128GB,個人也覺得這部分不是很大的差別。而差距比較大的,則是螢幕的部分,Find 7a解析度達1920x1080,但是Find 7解析度可高達2560x1440,根本就是視網膜螢幕等級,在還沒有接觸過Find 7的螢幕,尚無法直接跟Find 7a做比較,但是對於個人使用上來說,7a的FHD就已經夠用了,剩下電池容量差200mAh,也不是差異很大。而兩者的價差,在體驗會的終段,OPPO也公布了價格,Find 7是16999,Find 7a是14999(後續若有變化以廠商公布為主)。對於一款採用高通支援4G的旗艦機來說價格並不算貴。


Find 7a手機開箱介紹


6.JPG  
對於許多消費者們來說,手機是天天拿在手上使用,也逐漸變成展示個人時尚與眼光的配件之一,手機不美自然連拿出來都不想拿。Find 7在外型上乍看不會很特別,但OPPO自己也很清楚,於是在外型跟時尚連結之後的產品行銷語言,就是主打像是天際線的時尚呼吸燈。這個呼吸燈不像一般單調的LED,而是採用了多達3140顆的微粒導光膜打造而成,這個燈的光色均勻,亮度拿捏得恰到好處,在夜店或者燈光昏暗的場所,讓手機一亮一暗的呼吸,的確可以讓你與眾不同。


7.JPG  
OPPO的盒裝是塑膠的方正餅乾盒造型,另外一顆是這次體驗會的贈品行動電源,都採用黑色包裝。


8.JPG  
行動電源也是黑色漆底啊,一片黑壓壓。


9.JPG  
贈品的行動電源是6600mAh,還是找台灣廠商做的贈品,不過這種電源也是大陸那邊的公模具,我自己也有另外一顆技嘉的6600mAh長的一模一樣,只是沒有這顆1.5A的輸出而已。


10.JPG  
看完了贈品來看正主吧,盒裝底部是Find 7a的一些基本參數,以及通過CE還有磁檢等標章,沒想到進口商還離我滿近的XD。


11.JPG  
它連出廠保護膜也是黑的,乍看我差點以為我是拿到黑色的手機。


9.JPG  
拿起手機的上層,下層則是手機配件的部分,耳機以及這次極具特色的VOOC閃充充電器,與一條USB傳輸線。


13.JPG  
耳機是入耳式設計,造型很有鐵三角的味道,聲音效果還算不錯,與我之前的小米耳機比較了一下差異不算太大,聲音細節表現偏向人聲,加上手機本身優化的MAXX音效跟解碼APP播放程式,已經超越市面上許多千元入耳式耳機的表現。


14.JPG  
USB傳輸線看來也滿粗的,雖然市面上無敵多USB傳輸線產品,但是個人除充電外還是會使用這種原廠的傳輸線,用來傳輸資料比較不會出問題。


15.JPG  
這顆閃充的體積也比一般的充電頭要大上許多,而且拿來充我另外一隻Lenovo K910,也同樣獲得了快速充電的效果,所以閃充的祕密還是在這顆頭上,它的輸出可以做到4.5A也是市面上目前USB充電輸出最大的一款,目前針對充平板大多是採用2A的輸出,所以4.5A來充理論上都要比現存的2A要快一倍時間充飽。


16.JPG  
它自帶USB充電頭,而且與一般的MicroUSB頭有點不太一樣,而且沒有另外可以插USB的孔位,線材本身也有加上降低干擾提升電流純度的濾波器,我想線材以及USB接頭內的用料也一定非常的不同,才能夠達到4.5A的輸出,這個後面會特別做測試來介紹。


17.JPG  
電池本身是另外放置,並沒有直接裝在手機內,另外有三本指南,其中一本就是關於VOOC閃充的介紹。


18.JPG  
取出手機,它的背面採用的是塑膠背面,主要是因為它具備了可換電池、SIM以及SD卡插槽做在內側的關係,為了讓消費者好拆且提升耐用度,採用塑膠材質也可以減輕手機重量等好處,但這材質的好壞見仁見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邊我就不多評論。可以看到OPPO規劃了一個雙喇叭位於後下方,這個喇叭的聲音大又不會失真,效果表現非常令人驚喜。


19.JPG    
OPPO原廠已經幫你貼好保護貼了,採用全貼合技術加上大金剛3的玻璃面,正面沒有實體按鍵等這些設計已經是最近高階大螢幕手機的設計潮流,而上方也配置了500萬畫素的前置鏡頭以及光感應器等位置,手機本身的實體按鍵只有三顆,一組就是為於右側的音量鍵,按鍵本身接點位置挺低的,不需要太大力按就有效果,而且當你習慣Find 7a內建的一些手勢功能後,你根本會很少用的到實體按鍵了。


20.JPG  
頂部就僅僅是3.5mm的耳機接孔而已。


21.JPG  
位於左側的電源按鍵,就這樣子整隻手機外觀其實設計非常的簡約,主要是OPPO在設計產品的出發點是以全球各地的消費者用戶為考量,所以為了符合絕大部分買家滿意而採用了所謂的不出錯設計,但OPPO還是巧妙的結合了塑膠與營造金屬質感的邊框,用這樣的設計其實也讓手機外觀非常耐看。這樣的外觀設計最容易被接受,但也比較沒有太多的特色,好在手機本身的天際線指示燈彌補了外觀上的創新度稍微不足的部分。


22.JPG  
底部的MicroUSB接孔有兩道程序,所以接上USB線材時還需要稍微推入一下,可以感覺到很明顯的插入感,也能防止線頭容易脫落的問題。


23.JPG  
需要用指甲把背蓋的邊條打開,才能安裝電池跟SIM卡等作業。


24.JPG  
消費者也不用擔心說背蓋扳一下就斷了,它的強度OPPO也設計過了,像是這樣扭曲的程度都可以接受。


25.JPG  
SIM卡採用的是Micro SIM,也可能是考量了目前在全球SIM卡尺寸來說,Micro SIM還是比NANO SIM卡普及,其實很多大陸的消費者還是習慣採用標準SIM卡尺寸,這也是為何小米的手機採用的是大卡卡槽,但是對於手機構造來說,空間是能省越多越好,其實iPhone也是賣到全球的手機,以同樣世界觀設計的出發點來說,我倒是覺得不妨就直接做到NANO SIM尺寸就好。


Color OS功能特色以及跑分體驗


現在做手機,不只是硬體到位,連OS也要與眾不同,像是小米這種深度客製化過的UI以及系統,其實還滿受到消費者歡迎的,畢竟許多消費者對於原生的Android介面一開機,只怕是先發呆一分鐘不知道要從何下手。與其這樣還不如調查消費者喜好的功能、介面等先與以設計規劃,提供像是iOS這樣子的介面,而為了做出這部分的不同,OPPO也有自己的軟體OS研發,這套系統稱為Color OS,當然也頗具OPPO自己的特色,基本的Android 4.3加以深度客製化,讓系統具備了非常簡單好上手的人性化介面,以下就針對我看到比較特殊的一些功能加以介紹。


26.JPG  
要賣到全世界的手機,就要進行一些標準化,語言的支援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Find 7a也做到了,不像我自己的Lenovo K910,打開只有簡體中文跟英文兩種可選,需要後來自己安裝一些APP來增強。


27.JPG  
Color OS的UI顯示層分類清楚,且功能也很完整。這裡可以看到Find 7a機器內部代號是X9006,採用Android 4.3版本。


28.JPG  
在Color OS內,我覺得這個手勢功能相當不錯用,雖然這不是創舉,早在爽爽爽系統上就有了,但至少我看到目前跟進的廠商不多,OPPO是一個,開啟這個功能,有一種在手機上使用MAC觸控板的錯覺,以下這段示範影片就是開啟了手勢體感的實際操作,因為剛用還不太習慣,習慣後就會比較順了。

 

 


29.png  
現在手機製造商都努力的拓展線上商場這一塊軟體商機市場,APPLE自然不用說,在Android陣營的小米已經做了很好的示範,所以像是我的Lenovo K910以及OPPO Find7a,都有自己的商場可以逛逛,像是主題跟字型,就可以直接線上下載套用,完全可以相容自己的手機,而不必去採用第三方的Launcher。


30.png  
在儲存容量上面,16GB的Find 7a的作業系統佔去相當多的空間,所以實際上可用空間只會剩下9GB左右,但是它可以插卡到128GB,這裡就覺得不是太大問題。


31.png  
跑分方面相當優秀,在安兔兔總分可以輕鬆破36000分,也超過之前的小米3的表現。


32.png  
其他特殊的功能還有這個純淨背景功能,可以限制在背景作業的APP,另外一個方面來想,它可以找出目前在背景工作的APP,讓你一目了然,知道要限制哪些APP或者反推協助你找出惡意APP。


實際遊戲執行與溫度變化測試


33.JPG  
就我手上的Lenovo K910與OPPO Find7a對比來說,同樣搭載的是高通的四核心處理器,也同樣是5.5吋的IPS螢幕。只是我常常遇到一個困擾的地方,就是非常容易過熱,也可能是Lenovo自己的UI在這方面沒有注意,只要跑APP幾乎都是全速跟高電壓放電,導致處理器很容易就過熱,而且過熱是達到手無法手持的燙手地步,這一點若是Lenovo無法在OS中改良,我也有考慮要放棄這隻手機,因此新的OPPO Find7a,我也很注意這個問題,接下來的測試,就要來跑一下3D的遊戲,一段時間之後紀錄兩者在溫度上的變化跟差異性。


34.JPG  
測試方式是兩台同時執行NBA JAM,上方的是Lenovo K910,下方的是OPPO Find7a,在室溫環境約30度的條件下進行測試,測試前兩台都下載同樣的溫度監測軟體,可以在螢幕的上方看到兩者處理器的當前溫度。

 
NBA JAM是一個只有你是真人操作,其它是CPU操作的即時籃球遊戲,所以就算放著不管,電腦的AI也會自己玩起來,設置老鳥模式就算你持球不動也馬上幹你拐子搶球,我就這樣放著讓它們自己玩,單節5分鐘,共打4節。

 
當一個20分鐘的全3D遊戲跑完的時候,同樣為高通高階處理器的兩台手機,在溫度變化上面卻有差10度的差異,雖然不能說Find 7跑完遊戲溫度不會上升,但至少還在60度左右可以忍受範圍內,不過Lenovo K910卻已經高溫到會燙的70幾度地步,常常讓我會有要燒掉的錯覺。這裡也可以看出手機廠商在軟體控制處理器時脈以及放電電流控制的精細度,OPPO Find 7a確實高人一截。


主打拍照功能實測,與Lenovo K910對比


35.JPG  
近期的高階手機,除了自己有開相機模組的零組件以外,大部分的照相機模組,幾乎都是來自於SONY的1300萬畫素BSI相機,但即使模組相同,根據使用的引擎與演算法的不同,每一台手機都有不一樣的照相表現,以OPPO Find 7系列為例,它針對這個模組開發了PI 2.0原畫引擎,所以在文宣上面也有著與眾不同的最高5000萬畫素解析度的照片,這個特色讓它成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手機,雖然說是利用同角度同規格拍取十張進行合成,讓像素從1300萬提升到5000萬的軟體實力,也可以說是業界首見,而另外它也主打夜拍清晰的特色,所以接下來我們先介紹一下相機軟體的功能,再來進行許多實拍。而同樣採用1300萬畫素的SONY模組,我自己的Lenovo K910,就成為非常好的PK對象,我自己的K910標榜的F1.8的超大光圈,也有Lenovo自己開發的超級相機原生APP,可說各有千秋。


36.png  
點選相機APP後,很快的進入主畫面,馬上就可以進行拍照,但是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它的特色,它採用圖形說明的功能選項,讓你一眼就明白這是甚麼樣的功能需要被開啟,之後的拍照我也維持自動白平衡跟標準場景的模式進行拍照。


37.png  
應該有很多人馬上就想試試5000萬畫素的效果,這個功能它放在右邊有三個點的快捷鍵位置,而非是在設定的項目內。其中第三個超高解析度就是5000萬畫素了,按下後就進入該拍照模式內,進行拍照後會自動拍攝10張,然後經過原畫引擎的演算合成,最終會變成一張在電腦裡面可以放大檢視的5000萬畫素照片。


38.png  
另外一個很吸引人的特色,就是它直接可以拍成RAW檔,保留許多畫面細節,方便你進入後製自行調整,這對於許多擁有單眼魂的人來說簡直是超棒的功能,雖然手機拍照只是為了快與方便,但若是能進階一點拍出RAW格式,對於後製來說也會更為方便,這個功能像是我的K910就不具備。


39.png  
另外一個不用第三方APP就具備的慢速快門,也是我的K910上面沒有的功能,而且最大可以達到32秒連續曝光,想要拍星軌、燈軌的話是絕對方便,只是32秒連續曝光拍燈軌是比較不利的,最好的曝光秒數大約是4秒或者8秒,就可以得到不錯的燈軌效果。


40.jpg  
先看一下0.5秒,基本上除了剛好沒啥車通過以外,就算有車,燈軌也只維持一小段而已。


41.jpg  
曝光1秒的差異不大。


42.jpg  
曝光2秒就有比較明顯的燈軌了。


43.jpg  
曝光4秒的燈軌效果是最好看的,也幾乎是手持的極限了。


44.jpg  
8秒以後不用腳架根本很難完成,而且燈軌已經不見了,變成曝光過度。


45.jpg  
直接跳到32秒來試試看,我覺得8秒以後拿來拍星軌最合適。


46.jpg  
公園夜拍的部分,所有的光源都離我站的位置有一大段距離,這裡基本上不開閃光燈想拍照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過OPPO Find 7a還是在不開閃光的情況下保持了基本的畫面還原能力,看畫面以為我有開補光對吧,但真的沒有,我很確定都關閉了。(因為單手手持兩台手機同時拍照,因此請忽略對焦迷焦的部分)。


47.jpg  
在同角度、同樣不開閃光的情況下,Lenovo K910也都設為自動場景、自動白平衡的狀況下,其實畫面很多地方都呈現過暗的情況,亮度上沒有Find 7a畫面呈現的亮,細節部分也有如油畫般抹除的感覺。


 
OPPO Find7a在夜間手持錄影的效果。


 
站在同樣的位置,用K910作夜間手持錄影的效果,同樣的相機都以預設值來進行,對比之下,雖然亮度方面兩者差不多,可是在經過兩隻手機自己的演算法進行影像強化的部分,K910抹的比較誇張,很多地方已經是油畫般的效果了,相對來說Find 7a還原畫面的程度比較好,更為貼近真實的畫面。


48.jpg  
接著是一些採用Find 7a進行的實拍,維持原圖設定沒有進行任何後製,構圖上還請多多包涵,我並沒有像一些大師具備的攝影眼。這張是近拍所帶來的景深壓縮效果。


49.jpg  
傍晚時刻的彩虹。


50.jpg  
人像。


51.jpg  
陰天的街頭。


52.jpg 53.jpg 54.jpg 55.jpg 56.jpg 57.jpg 58.jpg 59.jpg 60.jpg 61.jpg 62.jpg 63.jpg 64.jpg 65.jpg 66.jpg 67.jpg  


VOOC閃充實際體驗,Lenovo K910也能受惠閃充快感


68.jpg  
在充電之前,我們先進行的是影像連續播放的電池放電能力試驗,OPPO Find 7a搭載的是2800mAh的鋰聚合物電池,我先準備好720p的影片,關閉省電跟螢幕自動上鎖等等設定,同時保持3G上網跟2G電話開啟的狀態,螢幕背光改為手動調至70%的亮度,音量調到最大。並讓手機循環播放這部影片,再用iPhone計時,播放跟停止會因為操作計時跟拍照的關係有些微秒差,但大致上相去不遠。


69.jpg  
當影片播到3小時41分時,還有大約20%的電力,還是可以繼續播放,實際上大約放到4小時21分才真正用到只剩最後1%電力。


70.jpg  
看到這個2%的電量提示,基本上頂多再撐兩分鐘大概就會自動關機了,不過播放影片加上3G等待機狀態有這樣的表現很不錯,而且溫度上升的幅度也不大,都是維持5X度而已。


71.jpg  
接下來,歸零計時器,插上VOOC充電器開始計時,才短短20秒就從1%變2%。


72.jpg  
如同原廠所宣稱的,在30分鐘內充到70%。


73.jpg  
從1%到100%,只需要54分鐘就可以充滿,VOOC閃充的充電效率真的是目前高容量電池的智慧型手機內最高的。


74.jpg  
要達成這樣的充電效率,這顆充電頭實在功不可沒,不過若是拿來充別家的手機呢? 現在換成我自己的K910,目前手機還有33%,插上VOOC充電頭後開始計時。


75.jpg  
在11分的時候也達到40%的電力,比起我原本的1A充電器效果快上不少,我好想要多買幾顆這個VOOC充電器放在公司跟出國攜帶使用啊。


使用一個星期的心得感想與缺點發現


這次不只是在體驗會場現場把玩,還可以帶回家真正的體驗一個星期多,用你平常常用的APP與習慣的模式來操作它,會更為真實的了解它到底符不符合你的需求。我重視的幾個部分,像是實際操作手機與進行3D遊戲後的溫度表現,Find 7a絕對是及格的,拍照部分,對焦速度也夠快,自動白平衡也還算準確,對焦速度這一點我也相當重視,可以減少拍照失敗跟增加抓拍成功的機率,Find 7a對焦速度明顯比K910要快上一秒多,有時候照片的成功與否,一秒差很大,這個部分我也相當滿意。再來是手機實際的播打、接聽電話,耳機與麥克風表現都不錯,對方的也能清楚聽見我的聲音,會有這個顧慮是之前買了一隻ZENFONE 6,對方會嫌我講話聲音太小,實際上我都是用正常的音量說話,所以這個也是我重視的部分,不然買了一隻手機連打電話都有問題,豈不貽笑大方嗎?

而VOOC閃充的神速,更是讓我興起想要另外購買這個充電頭的慾望,也希望OPPO之後會開放關於這個配件的單獨購買項目,我是真的很喜歡這個充電器,比我手上有的任何一個充電器都要更有效率。


76.png  
接下來講講自己實際看到的問題部分,我相信產品不可能100%完美,但是若可以經由韌體或者軟體來修正,那麼我都可以接受這些問題的發生。因為自己也是一個商務人士,出門在外或者出國時,要用手機隨時隨地收發Mail也是必要的項目,但是這裡我發現,在進行mail收發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而mail APP停止運作,回到主畫面。這問題應該是可以在下一個版本進行修正,不過目前4.3的Color OS還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修正,也希望OPPO能夠加入改進。


整體來說,我對於這隻Find 7a的滿意度很高,在手機的桌面也發現了Hami的預載程式,看來第一波的手機除了空機以外,若是有中華電信合約的朋友應該可以考慮用續約換這隻機器。


也希望這篇體驗心得分享文,能夠提供您選擇手機上的幫助,本文章為「參加OPPO Find7體驗心得分享」的心得分享文。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