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科技產品評測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https://i.imgur.com/IYMdQDv.jpg[/img]

先祝各位朋友們2022年虎你健康賺大錢,我於年前收到這把LEXMA最新的雙模式無線靜音便攜鍵盤 – LK7100B,正好於過年前間有空開箱介紹。陸陸續續介紹了不少LEXMA的鍵盤滑鼠組合,有的標榜抗菌,有的是藍芽配對一組套裝,也有入門的有線鍵盤滑鼠組,不管哪個組合我個人都認為LEXMA的產品CP值都相當不錯。而LEXMA一直也缺少一款雙模式的鍵盤與滑鼠,如今這款LK7100B算是他們的敲門磚了。

雙模式鍵盤並不是什麼嶄新的技術,基本的2.4G無線鍵盤早已經非常成熟,只是要做到兩個模式合一且切換與連線迅速,這個技術還真的是要等到新的藍芽真正成熟後才有穩定的技術當基礎,而LK7100B就是具備了2.4G無線與藍芽,且能對應到不同作業系統與平台的連線對應,成功讓一把鍵盤透過切換來控制三部不同平台的電腦的可能性。

 

[img]https://i.imgur.com/GK6WOst.jpg[/img]

在這次LK7100B的產品包裝設計上面也非常的簡約,後面還加上了一些比較Lifestyle的廣告語,let’s connect可能就是LEXMA新一代產品的Slogan了。

 

[img]https://i.imgur.com/sHYJOts.jpg[/img]

LK7100B是一把總數98鍵的鍵盤,整合了數字鍵與多媒體按鍵於一身,維持在70%大小的鍵盤體積,具備了高度可攜帶性,重量方面不含電池才385g。配件部分台灣包裝內有一組AAA電池與2.4G無線接收器和說明書。

 

[img]https://i.imgur.com/MEunGkH.jpg[/img]

翻到背部的設計具有五點防滑腳,不可折與沒有額外的鍵盤支撐架,但有讓電池倉這邊的高度墊高,具備一定角度的人體工學。

 

[img]https://i.imgur.com/h04K4gC.jpg[/img]

電池倉內同時也是2.4G接收器的收納空間。

[img]https://i.imgur.com/35EjBM3.jpg[/img]

中文輸入法部分採用印刷,整體鍵位排列比較緊湊,由於方向鍵被移到了原本標準鍵盤的右Ctrl區域,因此在打字習慣性也需要稍微適應一下,不過倒退鍵仍維持長鍵設計,這一點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習慣,我有看過許多朋友因為倒退鍵被縮成單鍵設計而棄用該鍵盤,如果您是屬於這類型的打字者,這一點LK7100B的打字習慣可讓您無縫接軌。

 

[img]https://i.imgur.com/asV1pSz.jpg[/img]

右上方的燈號原本是Caps lock等三個常見的指示燈,現在變成了三個模式的指示燈,依序是藍芽頻道1、藍芽頻道2與無線雙模式/電源指示燈。我原本以為指示燈也是雙模式,也就是把大小寫等指示燈整合於一起,經過測試後發現這個指示燈並沒有整合原本的Caps lock等功能,因此只有單純的模式顯示而已,這一點對我個人比較麻煩,因為我滿習慣看右上角指示燈來判別大小寫與數字鍵啟動與否,雖然沒有了燈號就是要多一個打字輸入的測試動作而已,但也希望LEXMA研發團隊也能重視這個顯示燈號的功能。

 

[img]https://i.imgur.com/39Rk04c.jpg[/img]

電源開關做在右側。

 

[img]https://i.imgur.com/yUlbXIx.jpg[/img]

當啟動後我先連接的是2.4G無線與電池電量指示,這個電池電量會在低電量時顯示紅燈提醒使用者要準備更換電池。

 

[img]https://i.imgur.com/C5atlST.jpg[/img]

藍芽的兩個頻道,可以分別對應兩台不同電腦或者平板的藍芽,因此你可以做到2.4G無線接一台電腦,藍芽頻道1對應你的平板,藍芽頻道2對應你的Apple筆電。切換方式藍芽頻道需要按下FN,加上F9(藍芽頻道1)或者F10(藍芽頻道2)去做切換。

 

[img]https://i.imgur.com/xjZ6lle.jpg[/img]

切換頻道後該燈號就會閃爍幾次表示配對中,配對後會顯示Lexma Keyboard在你的連接端裝置上。

 

[img]https://i.imgur.com/eJ9DyCV.jpg[/img]

電腦端要與LK7100B配對的話,要照剛剛的按住Fn+F9或者F10約5秒鐘,即可找到名為LEXMA Keyboard的裝置,進行配對即可。

 

[img]https://i.imgur.com/TQVErFP.jpg[/img]

裝置連接上之後也會顯示電量。

 

[img]https://i.imgur.com/nz2sjX4.jpg[/img]

手機端或者平板要與LEXMA Keyboar也是相同的方法,配對完成之後,LK7100B可以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img]https://i.imgur.com/1a8ZKoD.jpg[/img]

2.4G無線連接速度非常快,可說已經是隨插即用的狀態。LK7100B在打字部分是非常安靜的靜音鍵盤,本來想錄些打字聲音但實在太小聲根本錄不太到,環境音吵雜太多了。我只能說想要體驗安靜的打字輸入,LK7100B絕對可以滿足您。

 

[img]https://i.imgur.com/9UVMtqN.jpg[/img]

最後還是要大推代理商福金剛在台灣實施的優質保固內容,兩年內換新到府收送這一點就贏過很多大廠牌的服務了。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在高階顯示卡成為空氣卡的畸形市場現象的這兩三年,很多真正想玩遊戲但預算沒有很高的玩家也面臨到無卡可買的狀況,當然全球性的缺料導致生產,供應不正常,但虛擬貨幣挖礦應該還是一卡難求的最大原因。上一代的主流遊戲顯卡應該算是16601650系列,不過由於其挖礦的算力也算可以,因此市場上連中古品都奇貨可居,也讓這個NVIDIA主流顯卡的位置一直空缺。而今天發表的GeForce RTX 3050,可說完全就是為了滿足這一個廣大主流顯卡市場需求的產品。

 

這張RTX 3050的效能與定位非常明確,本體PCB體積小因此可規劃成雙槽的效能超頻版本,像是今天的主角INNO3DRTX 3050 TWIN X2 OC,未來應該也會看到免外接電源的Low-profile版本,

 

比上一代GTX1650更棒的效能表現

 

INNO3DRTX 3050是整個30系列顯卡最主流的一款,而核心則是與老大哥們相同的第二代RTX Ampere架構,採用第三代Tensor核心,核心代號GA106-150-A1,具有20CU,共2560CUDA核心,採用GDDR6 VRAMVRAM大小為8GB容量。單8PIN電源,TGP要求約為130W,具備光線追蹤的先進人工智慧功能,採用同樣核心的3050也因此具備DLSS以及Ray tracing技術。我想許多玩家應該已經對RTX技術耳熟能詳,這裡就不多加敘述。

 

去年NVIDIA先在筆電上提供了Mobile版本的RTX 3050,也因為它的效能與它的價位非常符合多數預算型玩家的需求,讓新一代的筆電也具備不是堪用的遊戲效能而是有機會在筆電上體驗光追等新技術,所以大家也就對於桌上型顯卡的版本更為期待。

 

這邊也幫各位簡單比較一下RTX 3050GTX 1650的一些差異處,核心時脈速度沒有差多少,但採用8mm製程工藝的3050可以塞進更多電晶體,也讓CUDA核心數目比GTX 1650幾乎快多一倍,搭載新的光追與DLSS也更強過GTX 1650

RTX 3050 VS GTX 1650

 

RTX 3050

GTX 1650

上市日期

2022/1

2019/11

核心速度

1545MHz

1530MHz

超頻核心速度

1740MHz

1725MHz

CUDA核心數目

2560

1280

核心工藝製程

8mm

12mm

光追

DLSS

 

相對應的競爭對手

 

2022開始,主流顯示卡市場又會有新的戰局,消費者應該也厭倦二選一的非黑即白狀態,這張RTX 3050除了有可能直接與AMDRX 6500 XT對打,也會有機會與Intel ARC DG2 8GB比劃一下。

 

當前主流顯示卡的效能規格大概還是以滿足1080p的解析度為主,FPS要求大約是50-60 FPS,有光追就加分,沒光追也還是滿多人可以接受,價格會是很大的考量。所以到時候這個局面誰來稱王還非常有得看,預計應該在第二季可以看到,個人對於顯示卡市場的未來又燃起了很大的興趣。

 

INNO3D RTX 3050 TWIN X2 OC

 

2.jpg

INNO3D品牌作為非常老資格的NVIDIAAIC親密合作夥伴,也在市場擁有超過20年以上歷史,中文為映眾多媒體有限公司,自有生產研發的能量,也幫多家品牌進行顯示卡代工,目前主要品牌為INNO3D,另外也有ICHILL的顯卡和記憶體產品。

 

3.jpg

INNO3DRTX 3050產品上共有兩款,這款TWIN X2 OC代表的意思是雙風扇超頻版本,與TWIN X2差異就在於出廠預設時脈拉高到1822MHz,其他硬體部分規格均相同。

 

4.jpg

彩盒背後有多國語言簡介,NVIDIA新技術簡介。

 

5.jpg

顯卡本體的包裝方式是兩側泡棉把顯卡架空,靜電袋外在包覆一層厚紙板做隔離緩衝。

 

6.jpg

盒內沒有其他配件,就是顯示卡本體與一張簡易安裝說明與感謝卡。

 

 

7.jpg

顯示卡本體的尺寸為24cm,高12cm,占用2 slot插槽,前面也提到RTX 3050本體的PCB尺寸其實很小,因此INNO3D的研發團隊把多的空間充分當作散熱使用,配上兩顆9cm15片扇葉的風扇能提供更大的風流量,採用雙8mm粗的導熱管並直接Direct TouchGPU核心上,高規格的散熱方案讓INNO3D更放心的把出廠預設值時脈超到1822MHz頻率。

 

8.jpg

在顯示卡輸出I/O部分,提供了3Display Port 1.4a規範的接口,與1HDMI 2.1規範的接口。

 

 

9.jpg

由顯示卡上方看,中間單8pin的電源輸入端就是PCB的尾巴,而後面全是散熱鰭片。

 

10.jpg

背後散熱片也有金屬背板以及通風孔設計,如此大面積的散熱鰭片更能加強排熱的速度。

 

效能與遊戲實測

 

11.JPG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9-12900K
主機板 : Gigabyte Z690 Aorus Pro DDR4
記憶體:Patriot Signature Premium DDR4 3200MHz 32GB
系統碟:Patriot P200 1TB
電源供應器:Antec EAG Pro 750W

顯示器 : ASUS ProArt PA238 (1080p)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基本測試平台的螢幕解析度只有到1080p,以下所有測試顯示卡或者圖形跟特效選項全部一律開至最高。

測試軟體列表:

3DMARK

VRMARK

NOVABENCH

GEEKBENCH

UNIGINE HEAVEN

UNIGINE SUPERPOSITION

CATZILLA

FURMARK

 

測試遊戲列表:

BUNDARY

CHERNOBYLITE

DIRT SHOWDOWN

DIRT3

F1 2008

FFXIV ENDWALKER

FORZA 5

GRID 2

SPACESHIP

TOMB RAIDER

 

12.JPG

3DMARK的Time Spy得分為6453。

 

13.JPG

3DMARK Fire Strick得分為9378分。

 

14.JPG

DX Raytracing測試得分為平均9.91FPS。

 

15.JPG

DLSS測試為關閉9.36FPS,開啟24.37FPS。

 

16.JPG

VRMARK的Orange Room得分為8393分,平均為182.97FPS。

 

17.JPG

VRMARK的Cyan Room得分2750分,平均為59.94FPS。

 

18.JPG

VRMARK的Blue Room得分1822分,平均為39.73FPS。

 

19.JPG

NovabenchGPU測試得分為949分。
 

20.JPG

GEEKBENCH Open CL得分為72467分。

 

21.JPG

UNIGIEN HEAVEN平均FPS70.0,得分1764分。

 

22.JPG

UNIGIEN Superposition得分為3376分,平均為25.26FPS

 

23.JPG

CATZILLA的720p得分30722分。

24.JPG

中國大陸開發的Boundary開啟DLSS為Ultra,RTX on的情況下平均為87.1FPS。

25.JPG

俄羅斯開發的Chernobylite,全特效Ultra,平均為91.32FPS。

 

26.JPG

古早DIRT系列Showdown,特效最高,平均為150.93FPS。

27.JPG

更早的DIRT系列3,特效最高平均為345.73FPS

 

28.JPG

F1 2018特效最高,平均為96FPS

29.JPG

FFXIVENDWALKER測試軟體,得分14721分。

 

30.JPG

3A強作Forza 5,全特效極端,平均為53FPS,但遊戲還是會建議你開特效低,其實我看整段測試跑起來都還滿順暢的,證明30501080p解析度是跑得動這個遊戲。

 

31.JPG

GIRD2特效最高,平均165.37FPS

 

32.JPG

UNITY引擎開發的Spaceship測試程式,平均68.1FPS

33.JPG

Tomb Raider平均56.1FPS

 

 

RTX 3050拜託礦工真的不要買,因為效率極低

 

34.JPG

我並非職業礦工,而是挖個紀念,實測算力來說單卡只有12.395MH/s,看過國外不同平台的RTX 3050算力測試也差不多,看來這次NVIDIA學乖了,鎖LHR馬上被破解,乾脆直接從硬體下手,結果變成不是不給你挖,而是RTX 3050挖礦就副德行,你要挖隨便你,我想這招對於真正的遊戲玩家來說可樂了,因為這張卡跑得動遊戲,訂價也合理,礦工不會愛,希望能正常供貨給需要的玩家朋友們。

 

35.JPG

功耗部分,用Furmark實測,最大的瞬間只有113W,而後會依照負載即時調整,而GPU溫度約在80度最高,全開後的INNO3D TWIN X2風扇滿強悍的,風流量很猛,吹得旁邊的東西都熱起來了。

 

結論:主流遊戲顯卡的曙光

 

刻意測試一些老舊遊戲主要是想知道跟以前的1660 Super差異有多少,其實在RTX OFF的情況下,效能確實也表現得比較好,但並沒有到很誇張的地步,主要效能定位在RTX 3060以下吧。

 

簡單來說這張RTX 3050就是一張RTX ON的入場券,主攻1080p解析度基本都能在50-60FPS順暢執行遊戲,這也符合主流電腦規格以及預算的考量,接下來的重點只有能不能順利買到卡?是否就不需要搭配主機套裝了?我想這些零售的決策會大幅決定這張卡的未來,也希望顯示卡市場趕快回歸正常。

 

INNO3D這張RTX 3050 TWIN X2 OC版本的售價尚未出爐,不過參考其他品牌的近似款賣價應該也大約在新台幣10,000上下,自從很久以前以6000台幣多買到1660 Super後,之後的顯示卡價格就一路飆升跟鬼一樣貴,就再也不敢碰顯示卡了,現在這張RTX 3050的出現,給了想換卡,想裝機的朋友們一條明路,想要組一台主流規格又能RTX ON的遊戲電腦,你絕對要把RTX 3050放到標準配備之中。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LEXMA B800R無線2.4G&藍牙雙模抗菌滑鼠開箱介紹

 

我們曾經介紹過來自LEXMA超值的兩隻具有藍光技術的藍牙滑鼠B500R/B600R,最近LEXMA又新推出了這款B800R,與前面兩款定位不太相同,它是屬於奈米抗菌銀的系列,對於商務用途來說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的開箱介紹吧。

 

01.jpg

包裝是採用精簡的一次性熱壓封裝吊卡包,由於B800R是雙模的滑鼠,因此也有提供2.4GHz的接收器。現在疫情期間的國際運費真的是跟期貨沒兩樣,一個禮拜有兩次不同的價格,而且都是往上漲,也許對於消費者來說目前還沒有感覺,不過我認為這種精簡包裝的趨勢是正確的,畢竟成本都快被運費給壓過去,再來連帶就是產品都會有感的漲價了。話說回來,這個吊卡的造型完全依照滑鼠的型去開模,因此消費者如果想要體驗手感就更方便了,手直接在泡殼上握一下大概就可以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手型。

 

02.jpg

主要的產品特色以及附贈的電池包裝在後方,真的是最大化利用這個包裝的設計。B800R除了本身是抗菌系列以外,主打的特色就是2.4GHz與藍牙兩種模式,以及五段可切換DPI,從600一直到3600DPI,對於一般商務用途來說已經非常夠用,最大電池使用壽命可長達5個月。

 

03.jpg

內容物就是滑鼠 X 1、2.4GHz接收器 X 1、AA電池 X 1,說明手冊 X 1。

 

04.jpg

B800R是一隻右手人體工學設計的滑鼠,而且有貼心設計拇指休息區。

 

05.jpg

LEXMA的抗菌系列不管在鍵盤、滑鼠上都可以觸摸到相同的磨砂塗層,不但不容易沾染指紋,而且能夠抵抗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三種可能會讓你拉肚子的常見病菌,辦公室、公共空間應該到處都是這些病菌潛藏的地方,特別是鍵盤滑鼠每天可能都要摸個五六個小時以上。另外這種磨砂塗層也不容易變色或者會有一般人工雞皮或者亮面烤漆會脫落的問題,而其人體工學的尺寸大小也很適合東方人掌形。

 

06.jpg

右側也設計有止滑墊。

 

07.jpg

左側有兩顆功能是上跟下的按鍵,當然也具備止滑墊。

 

08.jpg

以我的掌型來說在東方人算是偏大,我個人比較喜歡大型人體工學的滑鼠,這樣右手掌緣才能被扎實的支撐,達到長時間使用的目的。

 

09.jpg

打開底部電池倉,也同時可以收納電池和接收器。另外模式切換以及連接按鈕也都做在底部。同時上下左右各有安裝鐵氟龍鼠腳。

 

010.jpg

重量部分由於我的小磅秤故障,因此無法測量,我們就以官方的數據來參考,官方表示這隻B800R不含電池的重量約82.3g,常見的一顆AA電池約15g左右,因此加了電池也能將滑鼠控制在100g的完美重量,不會過輕也不會太重。

 

 

型號

B800R

B600R

B500R

最高DPI

3600

2000

1600

DPI可調

5段

3段

可用按鍵

6個

6個

6個

2.4GHz無線傳輸

Y

Y

N

藍光技術

N

Y

Y

快速滾輪

N

Y

N

藍牙傳輸

Y 藍牙5.1

Y 藍牙4.0

Y 藍牙3.0

抗菌塗層

Y

N

N

人體工學

有,右手

中性

有,右手

電池型態

單AA

雙AAA

單AA

重量(不含電池)

86g

68g

64g

保固

3年

3年

3年

官方售價

NTD$699

NTD$599

NTD$399

為了方便各位做個快速比較,我把B500R/B600R/B800R這三隻滑鼠的主要規格做了個表格供參考。如果以我的推薦我一定是推B800R,畢竟藍牙5.1的連線速度與穩定度比起4.0跟3.0好太多了,雖然B800R比較可惜沒有藍光技術,但實際上在公司內用的場景,大部分都是在辦公桌,桌面也多是白色,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會自備或者公司提供滑鼠墊來使用,因此藍光技術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另外一點主推的特色是3600DPI,這個等等會來做一些基本測試,如果有3600DPI的話,公司美工應該愛死了,遠比他現在用的1600DPI滑鼠好太多,最後一個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人體工學,B500/B600R的人體工學不太適合我個人的掌形,但B800R真得恰到好處。

 

011.jpg

兩種模式都滿簡單的就可以與電腦直接配對,這種雙模的應用在職場上的確有其必要性,如果你有兩台電腦需要操控的話,例如原本座位的電腦可用2.4GHz,而另外一台電腦若有藍牙的話就可以用那台電腦配對藍牙,如會議室電腦,這樣就可以一隻滑鼠用到底了。

 

012.jpg

我們以藍牙模式來進行測試,我在公司的主力電腦是本身就具有觸控螢幕、平板雙模式的Surface,接上繪圖筆就變繪圖板,接上滑鼠就轉換成一般電腦。相信使用Surface的用戶對這種雙棲的模式愛不釋手,但Surface的問題在於USB的接口就是一個而已,因此裝有USB Hub是基本配備,不過周邊裝置若能少占用一個USB接口是一個,因此B800R的藍牙就很好用了。

測試方式將DPI切到3600最高檔位,在沒有滑鼠墊,直接於拍照的白報紙上操作,寫字、畫橫線看是否會飄移或者出現訊號斷訊的問題,結果真的很令人滿意。

 

013.jpg

另外同時進行畫圓、上下交錯鋸齒、十字等模式,你會發現B800R滑鼠的實際回饋是非常穩定的。大家應該對於用滑鼠來寫字跟繪圖的認知是有難度的對吧?其實用滑鼠做圓型等圖案是很不順手的,更何況B800R沒有標榜藍光技術,在白報紙上這些複雜的操作也難不倒它。

 

014.jpg

最後一定要提的就是代理商福金剛在台灣的保固條件是三年內免費到府收送換新品,以這個價位來說有這樣的保固真的是佛,不但產品規格很具有競爭力,服務也做得很到位,對於公司行號使用有上門到府收送也很方便。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本身工作職務以及公司業務所需,每年的農曆年前,都要去一趟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電腦業目前世界最大級的展覽 – CES,這個展覽每年都在內華達州的知名賭城舉行,而這個旅程一直以來都應該是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來參加,順便接觸與學習最新的科技成果才對。直到2017年在這個知名的賭城發生了六十人死亡的無差別槍枝濫殺事件之後,特別是2018年要過去前真的心裡面都變得很神經質起來,深怕自己可能有去無回,還特別寫了遺書跟投保高額保險。

 

1.JPG

賭城不愧是賭城,從你降落在麥卡倫國際機場開始,甚至連行李都還沒拿,你就可以在機場大廳正大光明的賭起來。

 

畢竟美國是個槍枝開放的國度,你永遠不知道經過你身邊的人身上可能都有槍,也可能會隨時就爆炸。之前曾經在美國加州高速公路上開車時遇到臨時的封路,因為當時警察表示前面正在發生槍戰,叫我們趕快從這個交流道下去避免被波及,雖然沒有很直接聽到或者看到槍擊案,但腦海裡馬上危機意識告訴你,對,這裡是美國,雖然有各國種族的人在這邊生活,凡事千萬小心注意。

而根據統計2017年因為槍擊案在美國而死亡的人數就有將近四萬人,每天有將近109人因槍擊死亡。所以也不是沒有想過在自己身上投資防護措施,所以當時我的後背包一定有一台平板跟一台全鋁合金打造的筆電分兩層放置,希望或多或少能增加萬一被槍擊時的存活機會,但實在有點聊勝於無的感覺。而我也沒辦法採購些防彈衣之類的東西,一來穿著起來外觀上就很誇張,二來就算買了也怕機場安檢等過不了關。直到去年2019年,聽到Innerexile的胡總正在開發防彈背包類的產品,當時我就想要預購了,不過對產品完美度要求到吹毛求疵的胡總,不停地修改這個防彈背包,上市日期一延再延,但剛剛好在我這趟2020年的拉斯維加斯之旅前趕上,也讓我及時能背這個Powershield的防彈背包,讓我這趟旅行變得比較有自信些。

 

2.jpg

收到包包的當天,我就迫不及待的要換上,所以順便來個新舊包包對比,左邊是Powershield的防彈包包,右邊是我背兩年的普通電腦包,尺寸跟容積都比舊的包要大,我想這樣的尺寸是考慮一來可以裝更多東西,二來裡面的防彈片的面積也增加,讓它實質上具備更多保命的機會。

 

3.jpg

還記得當初胡總給我看的包包雛型還沒有這個德國進口的FIDLOCK HOOK磁吸扣具,可以說是包包扣具中的精品,扣具的公差非常小且堅固耐用。你隨便用關鍵字查一下就知道一個扣具底座就要八九百台幣了。

 

4.jpg

紅色的拉標告訴你直接拉起就可以把最外層的折疊空間迅速打開。

 

5.jpg

6.jpg

首先注意到拉鍊部分,兩側各有一片防水層覆蓋拉鍊區域,可以降低水經由拉鍊進入收納層的機會。而當拉鍊打開之後,看到最外層的空間既深又大,這個最外層的空間是設計讓你裝衣服、外套鞋子這些用品的。

 

7.jpg

8.jpg

這個包包空重就有兩公斤,用料異常紮實,很多小細節可以看到產品的堅持,現在大概沒有幾個人用這樣賠錢的做法來做產品了。它的防水拉鍊不是只有最外層,而是每一處有拉鍊的地方都有做防水。它的布的材質是GABARDINE,一種經緯線交錯紡織的專利作法,可以達到高密度防潑水的效果,若布料本身再選擇外部塗層加工之後,防水效果更好。上方的提把也有軟墊,且織工頗細,強韌有餘。

9.jpg

10.jpg

包包的表面塗層採用橡膠質感的烤漆處哩,除防水外也能防火,水基本上是變成顆粒狀不容易侵入裡層。

 

11.jpg

我拿到的包包是白色,當初以為是整個都白色,原來胡總所指的白色是包包貼背的部分,這一塊採用超細合成纖維來做,這一趟美國行我幾乎到哪裡都背著它,除有軟墊般的感覺外,也相當透氣舒服,非常適合久背。而關鍵的後肩帶也採用防撕裂的尼龍材質,上面也有減壓透氣的軟墊才能讓你負重超過10公斤且並不容易感覺疲累。

 

12.jpg

13.jpg

在包包的左側下方有一個隱藏的小口袋設計,我拿來放置護照以及分散的現金,這個地方貼近你的屁股位置,加上我放入包包內的一堆東西,讓整個包包負載的重量壓下來,就不會那麼輕易地就被橇開拿取。

14.jpg

15.jpg

內袋共有兩層分離,前內袋這一層還設計有一個充電線,可以把行動電源放置在內袋,經由外面接口連接你的行動裝置來充電。還有網狀袋以及剩下的空間可以用來裝些雜物。

 

16.jpg

而背後這片白色的後內袋,就是用來裝筆電以及最重要的防彈片了。

 

17.jpg

我的筆電是14吋大小,幾乎可以完全沒入筆電袋。

 

18.jpg

而這一層內裝的,就是可分離的防彈片了。

 

19.jpg

20.jpg

這一片黑黑不起眼的軟防彈片,裡面採用的是杜邦Kevlar®防彈纖維,具有IIIA防彈等級,可抵擋初速448m/s的全被覆彈頭,或者初速436m/s的.44麥格農半空尖彈,查了一下網路大概是9mm手槍跟.44衝鋒槍。由於設計成可以拆卸的方式,也因此Innerexile有販售兩個版本,一個是純包包,一個是加了這個防彈襯片的包包,不過胡總有表示這個是限量販售,目前台灣地區引進的數量有限,未來想買可能就得去國外買啦。

 

當然在台灣槍械是犯法的,我也不能拿來實測,因此想看防彈襯片實測的可以參考這支影片:

 

21.jpg

這一趟行程我是首次搭乘聯合航空,畢竟是美國的航空公司,在美國內陸的機票是有價格優勢的。這趟我除了去拉斯維加斯以外,結束CES展覽也得回到加州去開會,所以這個包包具有的防彈功能,是否能通過美國國際線加上美國內陸機場的安檢也成為這趟行程不確定的因素之一。

 

22.jpg

第一關,台灣安檢,完全沒有問題。

 

23.jpg

因為先查過機上娛樂,影片部分幾乎都看過了,所以這一趟除了筆電還自己帶了平板,預先把影片存到裡面當作播放器來用,加上變壓器兩顆,就讓整個包包估計超過十二公斤這麼重。

 

24.jpg

25.jpg

聯航的777耳機系統已經更新成為標準3.5mm,所以自帶耳機也是必要的。然後每個座位都有插座,可以隨時充電。

 

26.jpg

機上餐點就是個令人詬病的東西,這次坐過聯航後我覺得中華跟EVA的餐點還有服務真的完勝聯航。

 

27.jpg

經過十四個小時航程在美國時間早上到達舊金山機場,然後因為機場通關塞車,而延誤了我原本要搭的內陸航線班機,後來等到下一班又不斷的誤點,最後到達拉斯維加斯也已經晚上了,順帶一提舊金山轉機的國內航線安檢沒問題。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CES的東西我就不多說了,這次2020CES大概就是VRAR跟智慧車載為主軸,以及大到感覺不用錢的8K電視面板。至於賭嗎,我第一次來賭城的時候很興奮,加上賭場會放一種提神的氧氣之類的東西,走到覺得哪裡都好新鮮,甚至去超市買東西都能賭一把,當然也繳了不少學費。但當你知道你每年都要來的話,相信我,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後你就連投錢碰個運氣都懶了。

 

33.jpg

展覽完後,就要當作自己是個住在灣區的假美國人,跟著許多老美一起搭國內線去加州了。這種國內線小班機,實在沒有必要去買商務座位,因為航程大概就是一兩個小時,忍一下就過去。

 

34.jpg

坐習慣美國國內班機了之後,我連包包都懶得放上面直接兩腳一夾就好。

 

 

35.jpg

36.jpg

結論就是我平安回來了(廢話),然後機場安檢全部都沒問題,而且它的設計相當時尚好看,在維加斯就遇到好幾次老外問我這是哪個牌子的包包要去哪裡買。

有人會說,買防彈包包還是沒用啦,萬一被射到頭就啥都沒了。對啦我也很清楚,而且我相信沒有人會刻意去測試自己的命運,所以背著它是增加活命的機會,到不是叫你到處去測試防彈功能。而且至少它外觀設計時尚,日常出門,可以當作你的整體的穿著裝飾品而沒有人知道它是個貨真價實的防彈包包,根據胡總表示,會把防彈片設計成時尚包,主要是他分析當這種槍戰時候,很多人其實是背對著槍手往反方向逃命,這時候背部是主要彈著的熱區。我想,設計成背包的樣子也可以很快速的取下當作盾牌來用,例如右手高舉防彈包來護頭,或者護前方爭取逃命機會。也許在台灣日本比較和平一點,槍擊事件雖有耳聞但不向美國或者其他第三世界是日常。若你常常需要出差去美國或者其他比較動亂的國家或者地區,你真的需要一個這樣的防彈包包。

 

Powershield 的官方網頁:

https://innerexileusa.shoplineapp.com/products/powershield-backpack/?utm_source=hu

 

Powershield的粉專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PowershieldTaiwan/?__tn__=%2Cd%2CP-R&eid=ARBHZeSpJH9Vh5B3aX6ks5AHdVgtVqh6-iBltFwH-J4kOtLaevrV6IJjQtMNChEKQeO77pmo21wGZfYw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的電腦設備不約而同的都以電競為主打,從主機板到外殼還有鍵盤跟滑鼠等等的裝置,免不了都吹起了一片RGB風潮,功能也越來越華麗,其實看久了還真有一種【RGB飽足感】。不過在這一片跟風之下,總還是有人不願隨之起舞。內斂簡約,實用就是今天這個主角的代名詞,它是記憶體大廠金士頓旗下高階品牌HyperXALLOY FPS電競鍵盤。

 

1.JPG

包裝外觀一反其他同業產品,走黑底紅字強調簡約、內斂的電競風格。入手的這個版本是標準英刻版,其實我從以前就很愛這種英刻版,鍵帽上沒有擠到滿的注音跟字首,看起來就是清爽。

 

 

 

2.JPG

這個版本是Cherry MX紅軸版本,說真的現在很多廠商因為成本以及櫻桃本身供貨的原因,逐漸轉向中國大陸以及研發自有軸等不同的路走。可是對於一個長久以來就習慣櫻桃軸帶來的觸感、回饋力道等的用戶,對於軸心的選擇還真的無法不忠誠。我本身擁有過的櫻桃有黑軸、白軸、茶軸、青軸、紅軸,但還差最新的銀軸還沒用過,不過用不習慣中國軸是真的,曾經買過凱華軸的鍵盤,用了幾個禮拜最後被我放到測試機台放生了,家裡跟公司主要打字的還是一把紅軸一把茶軸。

 

3.JPG

ALLOY FPS有幾個產品重點,以FPS專用為出發點,採用Cherry MX機械軸心,共有青軸、茶軸、紅軸三種可選,櫻桃軸的特色不用再多加說明了,耐用、反應忠實如一,德國人的嚴格品質真的值得信賴。

 

4.JPG

背面的特色說明簡單易懂,採用鋼板結構,讓底座保持足夠的穩定性,不會因為激烈操作而位移,同時為了兼顧方便攜帶,ALLOY FPS幾乎可說是無框無架,用的是近來相當流行的懸浮鍵盤設計。而USB線材亦可作為充電用途,手機可直接透過鍵盤充電,無須再占用電腦的USB孔位。特別針對FPS最常用的WASD以及上方的1234數字鍵採用紅色高亮的鍵帽可替換,讓用戶可以第一眼找到位置。

 

5.JPG

包裝內的最上層就是這個印著大大的HyperX字樣的攜行袋。

 

6.JPG

鍵盤本體四周有厚實的泡棉減震,直接就可以取出鍵盤,也沒有其他品牌過度包裝的現象。

 

7.JPG

配件也是回歸簡單實用為主。一紙多國語言手冊,一紙迎賓卡,一條長達1.8米,可拆卸的Micro-USB編織線,高亮紅色的FPS鍵帽以及拔鍵器。

 

8.JPG

採用懸浮鍵帽設計,無框且幾乎將104全鍵鍵盤的尺寸壓縮到極致,沒有多餘的甚麼Marco鍵,沒有多餘的手把,也沒有什麼散熱風扇等設計,一切以用料跟內在決勝負。

 

9.JPG

鍵帽每一排都高度不同的設計,本身不立腳架就已經具有一些傾斜角度方便打字使用。

 

10.JPG

所有的連接口只有兩個,並集中於右上角。一個是連接鍵盤與電腦的Micro USB,另外一個是提供手機充電的標準USB。另外在連接電腦的這一端有兩組USB頭,一個是提供鍵盤訊號,另外一個則是提供充電的電力。鍵盤本身的這個標準USB是給你插手機的充電線用的。

 

11.JPG

驗明正身一下,Cherry MX 紅軸帶紅色燈。

 

12.JPG

ALLOY FPS只有基本的媒體播放以及音量調整,用Fn+F6-F11來做調整,而F12則是Game mode,開啟這個模式可避免鬼鍵以及獲得完整的NKRO按鍵不衝突功能,普通不開啟時,則有6鍵不衝突的基本功能。

 

13.JPG

原本的黑色鍵帽與替換的紅色鍵帽比對,這顏色選的真不錯,上了紅色金屬漆後很有質感,而在FPS中負責操控人物最基本的前後左右走位的WASD鍵帽則還另外用凸面紋路加強手感避免滑手。

 

14.JPG

本身的立架已經有一定傾斜角度,第二段立架再能提供的角度其實差異不算大,基本上可以不太用立架就直接上手了。而且支架底部皆具有防滑墊。

 

15.JPG

鍵盤實測不帶線材,這麼剛剛好就是1000gALLOY FPS的產品經理實在太神啦。

 

16.JPG

沒有RGB,只有單色的紅光,在這一片RGB鍵海之中的確屬於異類。不過堅持簡約總還是有人默默的欣賞。

 

17.jpg

ALLOY FPS共有六種LED亮燈模式,五段燈光亮度大小模式。

 

18.jpg

六種模式分別為全鍵恆亮、全鍵呼吸、單點亮、仙女散花波浪舞、FPS區域亮燈、全鍵熄燈。其中最為花俏的就是仙女散花波浪舞,當指到任一按鍵,就從此鍵往左右兩側波浪亮滅,大概可稱為這把鍵盤最不簡約的設定。其他都是很實用的模式。

 

19.jpg

ALLOY FPS被金士頓HyperX團隊定位成體積大小剛剛好的FPS專用鍵盤,因為FPS遊戲中最重要的就是走位了,我看過那些FPS高手用鍵盤,還真的不是中規中矩的擺在面前,它們常常把WASD按鍵位置往左上放置,右下的數字鍵那些還真的用不太到。因此體積太大或者太重的鍵盤都很難喬位置。

 

另外就是將ALLOY FPS設計成帶著走的專屬武器,因此在鍵盤重量、體積上取得了一個最棒的平衡點,有點像是法拉利前後比重50:50中置引擎的跑車。它不能太輕,否則鍵盤底座會不穩,它不能太重,否則拿出門像練舉重,它不花俏,但內斂實用,從骨子裡散發的高手氣場,讓人一看就肅然起敬。不管你是要帶著它去參加Lanparty或者出國比賽,絕對是你最強悍又最可靠的夥伴。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Tt這家公司自從把eSports獨立起來變成一個品牌之後,對於電競周邊產品的研發跟推廣力道真的很強,光是現有的電競耳機產品線就有37種之多,即使有些只是顏色或者限量版本的差異,但產品一字排開選擇性就非常的廣,讓消費者覺得Tt在電競這塊市場是玩真的。

今天要介紹的ISURUS PRO,是上一代的ISURUS DUB改良而來的版本,這款耳機也是上面提到的37種類之中唯二兩款耳道式耳機,如果你並不喜歡那種看起來像是DJ在戴的大耳罩式耳機,耳道式應該就是適合你的產品類型。

 

     1.JPG      

這款英文名為ISURUS PRO,中文為隱者專業版的耳機,與上一代DUB相同的地方就在於尺寸為13.5mm的大尺寸驅動單體,聽起重低音或者是遊戲內的聲音效果不同凡響,然而功能性卻更上一層樓。

 

2.JPG  

產品包裝的背後把所有功能都介紹出來,由於鮮少有廠商針對耳道式耳機開發電競專用的產品,所以Tt ISURUS PRO在性能參數也比一般的耳道式耳機多上許多。而且ISURUS PRO擁有兩組麥克風,一組是可拆的全指向性麥克風提供電競遊戲中更精準的語音,另外則是針對行動裝置使用的內建隱藏式麥克風,兩種日常需求都兼顧到了。另外長達1.5公尺的線材本體,使用不易糾纏在一起的扁線設計,收納也比較方便。而在耳道式耳機來說最不容易克服的就是長期使用造成耳朵不舒服的問題,Tt也設計了耳廓位置固定的耳勾裝置,利用最自然的姿勢來固定耳道耳機的位置。

 

 3.PNG  

這組ISURUS PRO耳機的13.5mm驅動單體的尺寸讓它在輸出一些重低音音效時候能確保那個低音力道能透過耳機傳進耳朵內

 

 4.JPG  

配件也相當豐富,提供三組不同尺寸的耳塞依照使用者需求自行更換,還有123.5mm轉接線,以及一咖皮質的收納包和保固卡。

 

 5.JPG   

耳機本體其實做得頗有質感,外殼用比較堅硬的PC材質製作,重量也很輕,一切的設計就是除了提供飽滿的音質以外,都以長時間使用為目的。

 

 6.JPG  

雖然追加了與上一代不同的功能,但卻保有可拆的靈活度,讓你自己決定怎麼的配帶習慣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7.JPG  

另外一組隱藏式麥克風則藏在線控機構的另外一側,同時具備兩組麥克風可說是世界首創。

 

 8.JPG  

當然在首次使用耳機的時候,仍然是需要稍微燒一下音質才會比較柔順甜美,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方式來煲你的耳機,像是手機下載的免費煲機程式也可以利用。

 

 9.JPG  

煲機完成之後試聽,這耳機除了電競以外,也提供給日常智慧型裝置用戶使用,因此聲音調性調整的非常討人喜愛,以我平日愛聽的R&B以及搖滾樂來說,它的重低音表現已經很夠,而且可能是也針對了語音所以中高音也有一定水準,是個不太需要手調播放裝置EQ就可以獲得好聲音的耳機。

 

10.jpg   

其實我的耳機大部分現在都給我兒子在戴了,因為他已經到了有自己喜愛聆聽的音樂,以及與同學線上遊戲的語音對話需求,而且我兒子特殊的招風耳讓他一般的耳掛式耳機都戴不太上去,耳罩式又太醒目,所以這隻ISURUS PRO他一拿到試聽就覺得愛不釋手,直說音效好棒,看來以後的電競時代都已經是這些新世代年輕人的天下了。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令人驚豔的50W 6 port智慧型充電器後,我們就一直在想andiees這個新興的品牌,一定遲早要做車用型的充電器,等到現在這個產品才終於推出,而且光看外型就知道andiees一定針對了現在市場上這種車充的缺點改善而來,採用不鏽鋼打造的外型,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廉價貨色,要讓你從產品外觀上就開始愛不釋手了。

 

1.jpg 

產品用上比較有質感的盒裝,具備兩組USB 2.1A智慧晶片輸出,最大可達5A/25W的功率,足以應付兩台平板同時充電。

 

 2.jpg

不鏽鋼材質拋的亮晶晶,拿在手上也很有份量。

 

 3.jpg

anidees其他的智慧型充電器相同,它不需要刻意分為1A或者2.1A,因為可以智慧型判斷所連接的裝置對應的功率。

 

 4.jpg

正極接點對應點菸器內部的位置金屬面積加大,減少接觸不良的問題。

 

 5.jpg

現在新車流行的內裝飾板幾乎都是鈦銀,正好與這顆車充相互輝映。

 

 6.jpg

接上後會顯示淡淡藍光的電源指示燈。

 

 7.jpg

有了好的裝置,也要有好的線材匹配,才能將充電效率發揮到最大。Anidees針對市面上線材普遍良莠不齊,特別推出了可承受最大3A出力的自家線材,也特別強化了線材韌性,讓它彎折也不容易破損。買好充、配好線這種基本的道理你一定懂的。

 

 8.jpg

先拆了一包2M長度的,因為還要配合藏線,當然你也可以用0.3M的裸線直接使用方便。

 

 9.jpg

基本上我之前也買過一些台製的車充,但真的就是塑膠外殼,不像anidees智慧車充這樣有質感的,所以既然換了新車,當然要配一顆以彰顯車主不凡的品味囉。

 

想知道裡面用甚麼晶片以及哪裡買請參考:http://store.anidees.com/item/201508AM100005545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帝自從專注在多媒體播放器這項產品之後,跟上主流影音趨勢的腳步也越來越快,現在旗下產品線相當豐富,當然現在流行的4K影音高畫質效果也成為喬帝產品的主力。新推出的UHD-K2就是一款強調4K 60fps播放能力的產品。

 

這種採用Android系統為主力的播放器產品,基本上也等同是一台小電腦,就連IntelGoogle自己都有做同樣的產品,雖然強調它具有很多功能,可上網、可瀏覽網頁、可執行很多Android APP的功能,也可以當作遊戲平台,不過我想買這些產品的使用者其最終的目的還是來當作影音播放,因此今天要體驗的這款UHD-K24K產品,我主要會搭配SamsungU28D590D這款4K顯示螢幕一起介紹。

 

UHD-K2 產品規格介紹

 

這次K2又進步了什麼規格呢?主要在記憶體的部份提升到了4GB,先不論目前4.4.232bit吃不到的問題,至少硬體上規格具備了,後續等喬帝提供升級OS版本相信很快就能派上用場。而內部儲存空間也提升到了32GB,以儲存APP的觀點來看是絕對夠用了。而有線網路做到1000M,無線網路提升到ac水準,讓網路輸速度能搭上未來超高畫質的傳輸效果。另外HDMI也優先支援2.0規格,只是4K電視跟HDMI 2.0線材的部份目前還沒有成為主流,須要在過一段時間各大廠推出後才會有比較多的方案可以考慮。

 

這次外觀上面也捨棄以往的塑膠件,採用了鋁合金烤粉金色加上鑽切邊緣處理的金屬件,除視覺上質感提升,對於散熱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幫助。正面的黑色按鍵即為電源開關(其實就是休眠開關),上方為電源指示燈。

 

背面I/O端由左至右依序為無線天線、RJ45網路、HDMISPDIF以及電源。

 

側面具備四組USB 2.0以及一組Mirco USB,不過此組Micro USB並不能拿來當作電源輸入,所以我能想的到的裝置應該就是最近滿流行的OTG轉接出去的隨身碟或者是轉接頭,把它直接變成第五組USB接口。

 

底部有止滑墊設計,也同時墊高了機器讓散熱風流更好帶走運作時產生的熱源。

 

UHD-K2的配件,把變壓器從L005系列用USB接頭的方式改為一般的DC Jack,同時還提供了HDMI 2.0的線材,以及另外一條DP線材(未入鏡),也將遙控器列為標準配備。

 

只要連接好電源跟HDMI,設好無線網路,基本上就可以馬上享受了。

 

UHD-K2開機畫面與基本設定

 

UHD-K2其實從插電後就會自動進入開機,開機會預載這個短短的動畫,然後就會進入到Android的桌面。

 

整個冷開機到完成的速度大約是25秒,開機的反應還算相當不錯。不過一般來說進到這個桌面若不是對於Android系統很習慣的人,可能都會有種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感覺,所以接下來就以幾個必備的起手式當作範例提供給各位參考。

 

點到右下角的齒輪圖示,就可以直接進到設定,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連上wifi,因為沒有網路,很多Android系統可以做的這種事情跟那種事情,就通通都沒辦法做啦。

 

但就算沒有網路,UHD-K2最基本的功能如4K硬解的Video Player,喬帝都早以當作預設值載入了,所以你可以插上你準備好滿滿的影片外接硬碟或者隨身碟,就可以直接播放。

 

另外則是畫面輸出的設定,這邊分為兩種解析度,Android系統下桌面會以FHD來呈現,所以你不會有那種看到如螞蟻大小般的字體以及圖示,而影片輸出會以顯示器最高的解析度做為顯示解析度,不過也可以手動指定,這顆Samsung U28D590DHDMI傳輸4K內容是30fps(DP連接是60fps),不過30 fps會不會看4K不順暢,這部分等等會以實錄的方式來呈現。

 

UHD-K2的操控方式

 

要操作這個Android系統,你有相當多的方法可以進行,用電腦在用的鍵盤滑鼠當然是最直接的選擇,而且有線/無線都可以用,系統以經有Universal USB驅動了。

 

那沒有鍵盤滑鼠的怎麼辦?UHD-K2把搖控器列為標準配備,這支遙控器當然也可以用做模擬滑鼠跟鍵盤輸入,只是礙於模擬狀態所以使用起來會很彆扭,這隻遙控器基本上是提供給多媒體影音用,用法就跟一般電視遙控器一樣的邏輯。

 

當然你也可以選配這隻彩虹飛鼠M001的體感遙控器,它就能像操控WII的方式一樣來操作滑鼠游標了。

 

兩隻搖控加在一起,就能完成許多操作,它是透過USB 2.4GHz無線方式連線,無須額外驅動,裝上即可馬上執行。

 

它會依據內部的3D偵測器來同步讓滑鼠游標移動,動起來非常順暢,手其實只要擺少許福度就可以讓滑鼠游標劃過FHD畫面的對角線的距離,移動到您想執行的APP圖標上面。只是插上這個彩虹飛鼠,原本插上的標準滑鼠就會失效,兩者不可同時存在。

 

 

彩虹飛鼠實際操作畫面

 

另外一種則是用你的Android手機或者平板下載App之後當作遙控器來使用,這是透過同一個wifi區域網路連線的方法達成。

 

因為此App不在play商店,因此需要額外下載安裝。總之能夠操控UHD-K2的方法相當多,選擇一種或者多種齊下都可以達到操作的效果。

 

UHD-K2效能實測

 

 

首先關於處理器的部份,UHD-K2採用的是RockchipRK3288,四核心1.8GHz時脈的處理器,雖然這顆處理器比較常見於一些平板裝置,常有用戶拿來跟聯發科等等晶片做比較,但那些都是在手機/平板上面會感覺有些差異性,不過用做於播放系統為主的多媒體播放器來說其效能是非常夠用的。

 

安兔兔的測試可達38426分。

 

3DMARK的測試在ICE STORM EXTREME場景可達7689分。

 

新推出的PCMARK for Android,針對網頁瀏覽的效能做集中測試,可能PCMARK認為手持裝置的功能最多就是瀏覽網頁。

 

不過雖然順利跑完測試,但分數卻是0

 

原因在於PCMARK不認得這個裝置啦,畢竟UHD-K2才推出沒多久而已,所以我按下了回報此裝置,但不知道PCMARK之後會不會列入裝置列表。

 

UHD-K2Samsung U28D590D 4K螢幕之搭配實測

 

其實我對這顆三星的4K螢幕並不陌生,這款電腦用的28吋的螢幕推出已經有一陣子,具備雙HDMIDP以及多工顯示子母畫面功能,也針對電競跟遊戲調整了特殊的參數,拿來當做娛樂消遣的電視畫面也非常夠用。主要是它的價位夠平易近人,據了解三星預計之後會作曲面4K螢幕來引導下一代的螢幕視覺享受,而今天就先以UHD-K2與這款螢幕搭配之後的影音效果來介紹。

 

首先要跟各位說明的部份,透過相機之後的細節會跟人眼實際看到的有一定落差,包含相機的解析度、參數設定等等都會有影響,因此若各位有興趣我還是會建議各位去賣場看過之後在評估是否適合自己,至少我個人的心得是以現階段踏入4K領域來說,Samsung U28D590D還是表現得非常超值。

 

 

這邊以播放縮時4K攝影的效果, FPS的偵測表其實不是那麼準確,不過目前在Android系統下我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實際上的FPS應該都在2X張左右,還算是順暢沒有殘影的問題。

 

 

這是另外一隻曲面電視的4K Demo影片。

 

 

然後剛好手邊有一組測試影片,壓縮成不同流量如100M120M160M200M以上等等,正好測試UHD-K2搭配HDMI 1.4a的頻寬可以解到那邊,這是120M,還是很順暢。

 

 

這是160M,有稍微感覺影音有點頓一下了,那麼160M以上就會變成像高速攝影那樣子慢動作了。因此4K影片只要在160M以下的基本上都可以順解無誤。不過我也在思考是否HDMI 2.0能讓這些問題解決,畢竟Samsung這顆螢幕只到HDMI 1.4a,但我又沒有HDMI 2.0的螢幕可以測試,只能先把眼前測試到的結果提供給大家參考。

 

 

另外這是4K 60fps的衛星電視錄的世界遺產影片,也是能夠順播沒問題。

 

 

這個則是韓國4k 60fps的衛星電視節目,播放起來也很順。雖然我一個都不認識但好像是很有名氣的天團。

 

而這顆螢幕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一邊接電腦一邊接UHD-K2,讓它充分利用4K超高解析度的優勢同時顯示兩組畫面,正好我本來就有一組INTELNUC可以來搭配UHD-K2,這畫面正好說明了以後電腦的趨勢。

 

接上兩組HDMI之後,進入螢幕的設定畫面,有一個PIP/PBP的選項,預設是關閉,將它開啟之後,就可進入子母畫面選單了。

 

它有並列的模式,左邊是UHD-K2在播放4K影片,右邊是NUC電腦在瀏覽網頁,左邊UHD-K2因為我手動定在4K解析度因此強制壓縮,只要進入設定選單將解析度調好就不會這樣子了。

 

當然若是以影片欣賞為主,電腦使用為輔,你也可以調成這樣的模式,兩者的16:9顯示就會正常了,另外也可能是因為開啟了三星的Game Mode(電競模式),會提高反應時間,也讓4K影片欣賞看起來都非常的順暢。

 

UHD-K2的功耗值

 

請出變電家觀察一下開機以及待機的功耗,差不多是0.2W左右,就算硬解4K你也頂多看到0.5W0.6W,這樣的低功耗表現,難怪也只需要做到休眠而非關機就可以了,因為根本就超省電的。

 

在跑PCMARK時看到大約也是0.5W的耗電值。

 

滿值得入手的4K組合

現在影片欣賞大家都在跟你喊4K,好像還在看1080p的人都落伍的感覺。雖然有人說這是電視機廠商的陰謀,不過你不能否認這樣的超高解析度看影片真的是很爽,而且看習慣了之後你會開始連1080p都覺得有鋸齒出現了,真的是不能太寵自己否則都回不去了。不過要想現在踏入4K的領域,除了影片來源是個滿棘手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於播放器與螢幕的搭配選擇上,在考量預算的情況之下,可以在兩萬出頭把這兩者搞定的話,那麼其實Lantic UHD-K2Samsung U28D590D螢幕真的是可以考慮的4K組合方案。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三年前首次看到消費級SSD邁入了TB級的時代之後,我覺得SSD與傳統硬碟之間的差距越拉越接近了,不過當時的1TB SSD價錢還是天價等級,一般消費者看到只能覺得望塵莫及,而且還要另外訂製才有貨,是一個連原廠都不太願意擔庫存的頂級產品。不過近一年以來SSD主流容量開始從120GB移到240GB之後,高容量的1TB SSD價格也跟著同步下滑,與三年前相比,幾乎只剩1/3的價格,而且現貨是隨時可以買到的。當然1TB的容量不用多說,拿來當主系統還可以直接存放遊戲、影片等資料,加上SSD的高速讀寫效能,讓你盡情享受暴力般的讀寫速度快感。

 

今天要實測的OCZ Vector 180 960GB,就是一款這樣的產品,而且還具備了斷電保護管理(PFM+)的技術,讓資料寫入還可以多一份保障,更是讓人對SSD資料儲存更為放心些。所以就以最近正夯的GTA 5為實際例子,這種占用60GB空間的怪獸級遊戲,放到傳統硬碟內讀寫速度怎麼會受的了呢。

 

由於我買的GTA5是實體光碟版本,可是內容物有七片雙層DVD,光是換光碟片解壓縮就耗去不少時間,在看了一下每一片光碟片的檔案之後,我決定把它們通通拷貝到一個目錄夾之下來安裝是最省事的方法了。

 

用一顆128GBUSB 3.0隨身碟就可以輕鬆吃下這些安裝片怪物,這些光碟片除第一片以外,通通是名為DISKX的單一大檔案,而安裝程式是會自動搜尋這些檔案的檔名來進行安裝解壓縮,所以放在同一個目錄夾之下,只要在安裝時按下確定就可以自動幫你安裝到尾,當然這些未解壓的檔案加一加就要占去54GB之多了。

 

那隨身碟本身夠不夠快呢?我們來稍微測試一下,得到最大讀取167MB/s的效能,由於這是從隨身碟讀取出來寫入到SSD,因此寫入效能在這邊可以完全不計算,只看讀取就好,再怎麼樣都比光碟片好吧。

 

光碟機有多快呢?根據NERO燒錄程式的資訊,我的光碟機最大速度40倍也只有6MB/s每秒而已,哦對了,它寫IDE介面實際上是SATA介面,不過對於光碟機來說速度並沒有什麼差異。

 

那怎麼計算呢?我們就從按下安裝的那一刻開始起算,用手動碼錶計時,當然這會有一點點誤差值,大約在一到兩秒左右。接下來就是一段不算短的安裝時間了,把54GB的檔案從隨身碟直接拷貝到SSD是一回事,但是安裝程式並不是拷貝就算了,因為GTA5的真正占用容量還不止這樣,也需要將檔案解壓縮,這個安裝程序就是花在這些時間上面。

 

安裝到畫面提示要安裝R星的Social club程式算停止,總共花費了12分鐘又34秒左右,整個過程比起手動在那邊換片加上解壓縮絕對快上不少,而且光碟片只要讀取一次就可以收起來保存了,只是這樣的安裝法你要先準備好一隻大容量的隨身碟。

 

由於已經玩過前面的序章,所以我稍微計算了一下從點選桌面GTA5啟動到自動進入故事模式讀取進度的時間,大約是2分鐘14秒左右,曾聽過朋友在抱怨用傳統硬碟來玩遊戲時,發生短暫的停頓現象,這問題不是來自顯示卡也不是CPU,答案就是硬碟會在換地形的時候讀取資料,結果還是會影響到遊戲進行的內容,但SSD的高速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於是就可以爽爽去落聖都大搞破壞啦。

 

另外要介紹的就是這個OCZ最新的SSD GURU軟體了,這套軟體是大幅改進以前的Toolbox,讓它變成你電腦內很實用的SSD管理程式,除了SSD的資訊以外,韌體升級、安全抹除、SSD當前使用狀態甚至是有溫度顯示,都可以一目了然一手掌握,而且只要在網路連線狀態下還可以幫你查詢你的SSD是否有新的韌體,就不用一直去官方網站查詢了。

 

不過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一般性的資訊內容,而是針對系統優化之中的OP超規空間來討論一下,首先我們要知道OP超規空間是用來幹嘛的?我們都知道SSD在不斷的刪除、覆寫新資料之後,有些資料可能是一次性使用而已,之後你再也用不到了,不過這些資料你並沒有辦法一個一個找出來實施真正的永久性抹除動作,所以這邊要依賴主控制器本身的垃圾資料蒐集功能來幫你找尋這些垃圾檔案並且執行TRIM之後將之永遠抹除,減少空間的占用以及提高SSD本身的區塊寫入利用性,是個對壽命、效能維持都有幫助的功能。這個功能會在背景執行,但相對的找到垃圾資料之後,它必須要找沒有使用過的區塊空間來進行定址交換的動作,而這個沒有用到的空間,就是一般主控制器規劃使用的OP空間了。

 

這個OP動作會影響使用者的部分就是可用容量會減少,但是相對的能提供主控更多空間來交換,那麼理論上就可以幫助SSD提高效能跟延長壽命,是一種等價交換的概念。但一般來說如果你只有120GB的容量,裝程式跟系統就來不及了怎麼還有甚麼多餘空間提供給主控制器呢?但如果現在有了960GB的容量,撥個10GB50GB給主控制器哪有什麼問題啊?於是OCZSSD GURU就提供了允許使用者自己手動定義OP空間的功能出現了,它廠的SSD很多都還沒提供手動功能咧。

 

不過手動OP功能僅限於Windows系統之中使用,其他系統目前還沒有開放就是了,如圖示這個功能是放在Tuner之下的SSD Tuner選項之中,點選之後要等一下子下方的OP空間才會顯示出來,特別是960GB要等滿久的,它可能是要進行全區塊掃描的動作。

 

一開始是設在0GB的位置,所以假設如果我允許SSD取得100GBOP空間之後會發生甚麼事情呢?只要把那條Bar拉到100GB或者在對話框中輸入100的值,按下確定之後就可以了。當然這些OP空間的設定還是可以依照你的使用需求再度更改沒有問題。

 

給它一點點時間運作一下,完成後可以看到原本使用空間狀態欄位上,多出了100GBOP空間,這樣就代表設定完成了。

 

那麼實際上用戶會看到什麼事情發生呢?還沒設定OP空間前,經過格式化之後你有894GB的容量可以真正的使用到,至於標示960GBSSD怎麼會只剩下894GB可用?這就是原廠已經設定好的OP空間了,這部分是SSD GURU也無法操作的強制值,也是為了SSD的壽命跟效能維持而必須存在的功能,只是若我們能再額外提供空間給主控制器,那麼相對來說一但SSD用久了之後那個效果就看的到了。

 

因此在OP設定完成之後,會發現可使用容量從894GB變成794GB了,剛剛切給OP空間的100GB,平常時候是用戶無法自行存取資料的,變成專門提供給主控制器使用的空間。

 

 


另外Tuner項目之下還有一個OS Tuner,這個功能可以幫助你優化你的作業系統,像是關閉超級預取、圖形加速、搜尋索引等等對於傳統硬碟是良藥,對於SSD來說是雞肋的功能,關閉這些功能,可以減少作業系統在背景對於SSD

額外的寫入動作,建議各位在入手SSD之後,這些優化操作也要記得一併執行,對於SSD使用上會更有幫助哦。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掛上風之力,技嘉在主機板與顯示卡的產品規劃之中,還有一個更高位階的G1 Gaming系列,這從三四個世代以前的晶片組就已經開始啟用的系列,無疑的是代表最高性能的產品系列。

 

這次體驗的G1 Gaming GTX 960 2GB版本,是比標準的風之力GTX 960有著更為跋扈的三風扇散熱器,加上更高時脈的超頻表現,這次將更著重在遊戲方面的體驗測試。拜新製程的NVIDIA GM206 28nm核心的繪圖晶片有著更多的電晶體與運算單元和低溫表現之賜,因此這張三風扇的風之力散熱器,也具備了在2D使用環境之下達到零噪音的靜音水準,而且在散熱器上更備有LED顯示當前的風扇啟動與停止狀態。

 

G1 Gaming GTX960 2GB規格介紹

 

那麼比起公版的GTX 960 2GB,這張產品編號為GV-N960G1 GAMING-2GD的Gaming系列顯示卡提升了多少幅度的效能呢?它具備了兩種模式,一種是OC模式,顯卡核心時脈會提升到1329MHz,而原本的是1266MHz。而G1 Gmaing模式提升到1304MHz,原本的是1241MHz。因此能夠當作G1 Gaming系列的960核心應該是特挑體質比較好的晶片。當然,以顯示卡記憶體(VRAM)來說,2GB還只能算是入門款,在上去還有4GB版本可挑。關於記憶體與特效大小的影響,等等也會用遊戲測試來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您可以依照您的選擇來決定是否要一次買到4GB,或者是2GB就能夠滿足了。

 

G1 Gaming系列的風之力,風更強悍了

 

雖然外盒與標準版本都是一致的設計與底色,但掛上了G1 GAMING的副標之後,也說明了這張風之力的風,比標準版要更強悍了。

 

比起標準版,G1 GAMING系列更多了SUPER OVER CLOCK以及FLEX DISPLAY等功能,主要是強調他高時脈的超頻以及更多樣化的顯示輸出能力。

 

盒裝背面也特別強調了這顆風之力散熱器的結構分解圖以及特色。

 

其實現在的顯示卡拜製程進步的關係,晶片效能比以前都要好,而且功耗也大幅降低,在硬體主被動零件的布局上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走線,所以整體PCB的體積也可以大幅減小,以標準版GTX960來說,兩顆風扇其實就夠了,不過為什麼還是要維持這樣三風扇的設計?主要就是這個長度跟氣勢的問題,如果每張卡都Lay成Low profile或者短卡,雖然效能一樣強悍,可是在外觀上氣勢實在不夠兇悍,因此這種超過25cm長度的散熱器還是有其必要性。再來就是足夠的散熱效果,可以因應大幅超頻與加電壓後的廢熱問題,可以說是預先留好了足夠的再超頻空間。

 

整張G1 GAMING 960為了怕板身無法負擔散熱器的重量因此有做整片的強化背板來支撐整張顯示卡。

 

G1 GAMING散熱器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上面的字樣有LED顯示,當進入靜音模式時,左右兩側的SLIENT跟STOP燈號就會亮起。

 

電源功耗方面最大TDP約160W,吃兩組6pin PCIe電力。

 

根據技嘉原廠指出,原本的三相設計會造成功能幾乎常時處於滿載的狀態,所以改為六相設計讓每一相平均負擔供電負載,能有效降低熱源的產生問題。

 

強化檔片甚至還延伸到散熱器尾端,這邊主要是講求造型的目的而想營造一種包覆感,整體看起來感覺相當不錯。

 

前方的I/O檔片與標準板相同,都佈滿了I/O輸出界面。總共有一組DVI-D、一組DVI全雙工、一組HDMI以及三組Display Port。

 

也因此加上散熱器,整張顯示卡有31cm長。

 

風扇同樣是新設計的8cm刀鋒溝槽葉片,可有效增加23%的進風量。

 

散熱器本體為四根6mm的銅導管直接接觸晶片上蓋的HDT散熱設計,將熱源從左右兩側導到散熱鰭片上藉由三顆風扇帶來的大面積下吹力道將熱源帶走。

 

其實PCB板與風之力標準版是共用的,延伸出來的面積就負責供電模塊的散熱區域。

 

六相穩壓則一樣配置在PCB的前方靠I/O處。

 

G1 GAMING的顯示卡整體結構主要就是這三片組成。

 

風扇現在是轉是停?指示燈告訴你

 

當顯示卡進入62度的溫度時,風扇就會自動啟動,而低於此溫度的負載,則風扇會停止,同時SLIENTSTOPLED燈就會亮起。

 

當風扇進入運轉狀態時,SLIENTSTOPLED燈會熄滅表示當前風扇運轉中,不過這個功能勢必要有透明側窗或者是像我這樣裸機才有可能看的到,這邊是建議技嘉可以設計成透過USB裝置與軟體APP進行連動,或者是允許用戶自行定義的話就有更多可以玩的選項了。

 

基本效能以及遊戲測試。

 

這次平台與上次測試標準風之力版本的960 2GB是一模一樣的,主要會是以遊戲測試為主。遊戲有:

GRID AutosportFFXIV ARR以及SevenswardDIRT3Dragon age inquisitionHitmanJust cause 2Metro2033Tomb RaiderGTA 5

 

不過照例進行基礎效能測試還是以3DMARK最新版為主,這邊在第一場景ICE STORM 1.2中獲得151467分,在CLOUD GATE 1.1中獲得30105分,在新的SKY DRIVER 1.0中獲得23586分,在最後一個場景FIRE STRIKE 1.1版本獲得6926分,比起標準版當時測試的效能都高出許多。

 

接著是SQUARE ENIX推出FFIV ARR測試程式,特效最大,FHD解析度之下獲得7845分。

 

然後這款名為FFXIV Sevensward的遊戲,是上個月才剛發表的最新太空戰士系列,有許多ARR沒有的特效表現,更能夠展現出新一代顯示卡對於DX11特效的支援程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這個連結下載,總共1.6GB的大小。

http://gdl.square-enix.com/ffxiv/inst/ffxiv-heavensward-bench.zip

 

也是一樣把可以開的東西都開到滿,得到7456分。

 

然後是早期的DX11知名遊戲DIRT3,不過這一版是最新在STEAM上販賣的Complete Edition,雖然改進的部分沒有在顯示畫面的特效上,但也是一個指標性的遊戲性能測試用的軟體,一樣特效全開。

 

得到平均127張的FPS表現。

 

這一款Dragon Age Inquisition,中文名為闇龍紀元:異端審判的遊戲,是EA於去年發佈的PC單機版遊戲,這種美式的角色扮演遊戲,大概都不脫那種ISO模式,就是大量的任務跟龐大的地圖範圍,不過這款遊戲畫面做得很不錯,只可惜是英文版,許多劇情跟任務需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否則很難融入其中。但這款遊戲同樣的有配置內建的顯是能力測試軟體,首先我一樣選擇特效全開。

 

不過在跑的途中看到FPS的表現我心裡面有點吃驚,原來這款遊戲也是個需要高階顯示卡的怪獸呢,於是得到平均26.3張的FSP表現,看來要滿足它特效全開到60張以上FPS,可能還需要更高階的顯示卡才辦的到了。

 

將特效改為High在測試看看。

 

平均有60.2張,這才能算是順暢的執行。

 

出一陣子的GRID Autosport也具備了DX11的內建測試程式,同樣特效最大。

 

平均有134FPS,這款遊戲對於960來說已經沒壓力囉。

 

接下來是HITMANAbsolution版本,也是一款具有內建測試的遊戲,將可開的特效都開到最大。

 

測試畫面就是繞著這個看起來像是廟會的場景一圈,有景深與每個人物不同的貼圖紋理變化來測試顯示卡的效能。

 

得到平均34張的FPS表現,只能說是30張以上勉強可算及格,因為這種第一人稱的遊戲,如果畫面沒有到60張以上玩起來我保證你頭暈想吐。

 

另外是即將在今年推出第三代的JUST CAUSE 2,這款遊戲可說是SQUARE ENIXFAR CRY類型遊戲,而且第三代更是長的很像GTA 5了,那麼第二代的遊戲雖然有DX11,不過也算是早期的特效而以,所以960同樣沒有啥壓力,平均有71張的表現。

 

然後是畫面從頭陰暗到尾的Metro 2033,這款遊戲我只玩一點點就覺得不舒服而退出,但它還是有內建的顯示卡測試程式,選好最高特效之後就開始進行測試。

 

平均30張上下其實也只是勉強及格,稍微降低一點特效應該就可以很順暢了。

 

再來是TOMB RAIDER,這款遊戲其實已經不太像是早期的古墓奇兵的蘿拉那種感覺,但同樣的也內建測試程式可執行,特效同樣開到最大。

 

得到平均54FPS,也是可以達到順暢等級的遊玩體驗。

 

最夯的GTA 5960 2GB能承受多大的特效?

 

最近電腦單機版最紅的遊戲不用我多說,就是GTA 5了吧?這個遊戲針對了4K高解析度的優化相當多的細節特效效果,那麼對於GTX960 2GBVRAM來說是否有機會把特效開到緊繃呢?其實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畫質設定項目上,有一個橫條狀的VRAM使用情形,老實說要把特效開到最大,至少要4GB版本才能做的到,我盡量把可開的特效開啟,並且把VRAM控制在1.9GB多,這可以說是極限了,但還是有些特效無法全開,這也不是你超頻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佔用空間61GB的遊戲,果然不是等閒之輩。

 

它的測試程式並非是會告知你全部的測試結果,而只是當下場景的最大FPS表現而以,所以它錄有多段的場景日夜變化,用上許多直升機視角來觀察你的顯示卡有沒有辦法扛的住,其結果就是從3X FPS5X FPS都有,實際遊玩的感覺是960 2GB 雖然可玩,但無法給出超級順暢的結論出來,要想達到60張以上,勢必還要把特效再關閉一些東西,不過有很多場景的效果已經非常的精緻,不仔細看也看不太出來特效的差異點在哪。要關閉什麼項目,就由您自己來決定囉。

 

功耗與溫度測試

 

接下來採用Furmark來測試一下滿載的溫度,另外用變電家來監看整體平台的電源功耗變化。經過反覆測試之後,原本設定1680x1050解析度加上4Xaa是最耗電,其實1280x720NoAA反而用的電最多。

 

測試半小時以上,裸機狀態室溫約27度,顯示卡從43度提升到72最高就沒有再往上飆了。

 

而整體平台耗電從65W2D狀態。

 

整體平台提升到266W的燒機狀態,扣掉CPU本身也具有的功耗變化,整體平台大約全速需要100W TDP,而顯示卡全速大約是160W TDP左右。

 

結論感想

 

效能部分,其實在測試遊戲的時候就可以看出大概的顯示卡能力到哪邊,不過每個平台的基準性都不太相同,或多或少都要把誤差值計算進去,如果你正好有想要玩的遊戲而我有測試到的話,那麼這篇正好提供給您一個參考。另外現在NVIDIA的驅動程式,除了原本的驅動功能以外,也多了很多額外有用的功能可以免費使用,像是這個Shadow Play,根本就是用來取代Fraps的啊,加上GameSteam的遊戲直播功能,只要你的電腦運算能力夠強,基本上都可以直接當作直播平台了呢。最後回到價格部分,2GBG1 GAMING GTX 960大約是7000多,而4GB版本則要再多出將近900元的差價,您可以依照您對於遊戲特效開啟的程度需求來挑選囉。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1  

雖然這是日本國內的事情,而且不見得你會像魔獸世界一樣對這個遊戲產生興趣,不過它的確是SQUARE ENIX社的年度遊戲大作,基本上就是太空戰士FINAL FANTASY框架的延伸,但看起來應該是獨立的遊戲內容跟劇情了。英文名稱為FFXIV: HEAVENSWARD,日文名稱為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XIV: 蒼天,總之畫面還不賴就是,看介紹除了新種族的人物可以選用以外,這也是第一款具備空中坐騎的太空戰士系列。

同步在PS3/PS4/PC/XBOX等四個平台推出,預計六月份才會正式上市,網站已經開始預購,而昨天在日本千葉縣的發表會公開的是這個BENCHMARK程式,是讓你用來測試顯示卡效能是否可以跑的動這款遊戲。

 

004

同樣它有DX9跟DX11版本,所以跑不動DX11特效的朋友可以選擇跑DX9的版,測試程式為無料下載,喜歡測試顯示卡的朋友們別錯過囉。

 

008

設定除了日本語也有英文,而這些特效像是HBAO、SSAO等等只有DX11可以享受,開起效果如何它也提供了簡單的對比範例。

 

FFXIV:HEAVENSWARD的公式網站

BENCHMARK程式下載點(1.6GB)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有受限於空間擺放、USB Port太少等等的限制,一般都會考慮這種二合一的無線鍵盤,一方面是只需要一個占用一組USB插孔,卻可以同時擁有鍵盤+滑鼠的功能,而且這種二合一鍵盤在尺寸上也大多設計成輕薄短小不占空間的規格,所以在HTPC或者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小電腦中還是有一定的需求族群。

 

當然這類型的產品因為有著無線收發的訊號傳輸,因此雖然產品很多廠商會做,但穩定度與相容度卻各有不同,這種產品若是有朋友來問我優劣,我幾乎只推薦大廠的產品,原因不外乎夠穩定啊。

而這種產品也不是現在才有了,只是今天要開箱介紹的羅技tk820可說是帶有一片大面積觸控板的二合一無線鍵盤,這種尺寸的觸控板還是第一次見到,可說是顛覆以前一小片觸控板操作不易、滑行距離短的難用問題。

 

先來看一下原廠的特色說明,除了這些以外,它還具備了基本的防潑濺的防水能力。

 

tk820的鍵盤基本上是60%左右的鍵盤,剩下的空間則完全留給觸控板使用,因此觸控板的面積106mm*106mm的正方形。

 

tk820鍵盤最厚處也大約一元硬幣的尺寸。

 

背面為全美背設計,直接用裝電池的圓柱當作鍵盤立架的高度,因此為不可調模式。

 

電池是吃三顆三號電池,原廠宣稱可以使用長達六個月之久,不過實際上可能還是要依照使用量而定,以個人判斷而言,觸控板應該是最耗電的部分。

 

電源的開關做得非常精緻小巧,第一時間還差點找不到開關,開關旁邊也有帶一顆電源指示燈。

 

這種鍵盤的構造基本上都是俗稱剪刀腳設計居多,羅技原廠稱為PerfectStroke的按鍵系統,壽命上可承受500萬次的按壓打字,針對按壓的回饋力道也應該有下過一番功夫研究與調配,整體按壓回饋的感覺相當不錯,沒有那種早期剪刀腳鍵盤按下去的軟弱感。

 

觸控板本身支援機械點按功能,而使用最多的滑鼠右鍵功能,雖然原廠說要點在右下角,但實際上使用的感覺是右邊滿大的區域點擊下去都是呼叫右鍵的功能,而且最大可支援四指同時操作手勢,手指觸摸觸控板的感覺相當滑順。

 

功能鍵從F1-F12都可以使用,而且除了內定的多媒體等功能外,也可以透過專用軟體SetPoint進行自定義設定。

 

鍵盤按鍵本身稱為Incurve低平式按鍵,摸起來的感覺就是鍵帽具有層次感,因為內凹的幅度可以讓指尖更為伏貼鍵帽,有點像是我桌上型電腦用的機械鍵盤那種人體工學鍵帽的感覺。

 

這種二合一鍵盤最適合像是這種NUC或者HTPC這種越來越流行的小電腦來安裝,僅占一組USB Port

 

開機後就可以在Windows內建的HID裝置中找到鍵盤滑鼠萬用驅動,並且自動安裝。

 

羅技本身提供兩個應用程式,一個是unifying軟體,這可說是羅技無線裝置專用的硬體管理員軟體,只要符合unifying規範,最大可以一次與六個無線裝置連限使用,而狀態列也會提供配對以及電池電量訊息,另外韌體若是有升級版本也可以在這邊進行升級的動作。

 

安裝完unifying軟體之後,原本是標準HID裝置的名稱也會變成unifying receiver

 

另外一個軟體則是很重要的SetPoint軟體,它可以讓你自行定義觸控板的操作啟動功能,而旁邊還會有動畫教學,讓你一目了然目前的設置如何操作,以及是否符合你的需要。

 

第二個選項則是在瀏覽Windows時的的手勢操作方式。

 

第三個選項是在一般跨頁瀏覽時很重要的捲動功能,因為要能夠替代滑鼠滾輪,所以這邊有四種操作方式,也可以自行定義。

 

第四個選項寫了F一開始還以為是針對Facebook的選項,不過這邊的F就是Function的意思啦,主要是設定F鍵的功能。

 

而第五個選項則是電池部分,可以設定在電力不足時進行通知螢幕桌面的通知。

 

第六個選項則是可以選擇禁用某些功能鍵,也可以防止打字時指標移動。

 

而在工具項目內,可以選擇鍵盤在Windows桌面上顯是狀態指示器,使用起來就像畫面這樣的感覺,會跳出一個對話框提示目前Caps Lock關閉或者啟動,因為對於使用者來說,大小寫的切換應該是最頻繁用到的一個基本功能了。而這個對話框也會在幾秒後淡出消失。

 

附帶一提,除了螢幕顯示器提示以外,Caps Lock也是此鍵盤唯二帶實體指示燈的按鍵,可能是因為有很多人還是習慣低頭看一下現在指示燈的狀態,因此還保留了實體的指示燈吧。

 

實際操作畫面捲動,我是把食指放在定點不動,接著中指上下滑動,網頁頁面就會出現滑鼠滾輪上下的效果了。

 

以前使用觸控板的時候,常常因為觸孔板的面積過小,而如果在1080p的螢幕上進行移動的話,又不像滑鼠可以藉由調整DPI來讓移動距離變短,但若是手指離開的話,又不能重新從斜對角在滑一次,會變成截取失敗的問題。所以想要用觸控板進行這種螢幕截圖的工作基本上是很難做到,但tk820的觸控板面積實在夠大,若是從觸孔板左上角滑到右下角,基本上快要達到一口氣滑到1680像素的範圍了。

 

開啟小畫家做個實驗,小畫家畫布設定為1920x1080大小,然後從最左上角開始一口氣畫到最右下角,可以看到小畫家最終的畫數定位點在1509x918的位置,雖然還不能及的上滑鼠,但已經可以利用tk820的觸控版來進行一些比以前的觸控板更多的複雜操作了。

 

其實當初第一眼看到這麼大面積的觸控板,我就一直很好奇它到底可不可以用來代替繪圖版呢?不過手邊沒有那種細字的觸控筆,只能先拿一支常見的贈品級普通觸控筆來試試看,不過作畫軟體也只能先用小畫家代替。因為要進行筆刷動作時,一定要【按下】觸控板後在移動筆尖才會判定有移動軌跡,所以變成邊畫要邊施力,造成實際上作畫很難順暢的控制,果然想代替專業繪圖板還是不太可行的,但基本上已經比拿滑鼠作畫好很多了。

 

結果最後的成果是這樣子,當然已經滿接近手寫的感覺了,若是真的可以代替觸控板該有多好,建議羅技也不妨朝這個功能進行研發也不錯。而具備了多媒體按鍵的tk820,可以在Windows 7或者8之下直接啟動影音播放程式或者調整大小聲,在客廳的空間內也可以當作另類的電腦遙控器來使用,的確是非常適合客廳娛樂電腦的用途。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之前介紹的andiees2/4/6 port USB充電器嘛?每一顆都有著智慧型IC以及最大可達2.4/2.5A的輸出能力,體積小且穩定不易發熱的特色,實在是居家、辦公、旅行等等都需要至少各準備一顆才行。之前介紹的4 port版本為可換插頭的設計,搭配包裝內提供的EUULAUUS等四種接頭因應不同國家的插頭規範來更換,詳情可參考此篇:http://johnnydee.pixnet.net/blog/post/42024952

 

而現在andiees針對銷售最好的4 port充電器產品,又追加了一款是搭載US標準插頭且可收縮的設計,讓一些沒有出國需求的朋友可以選購這一款使用,可收縮的設計可以讓你收納在包包內而不會產生因為插頭擺放不易的問題。

 

官網上面新的規格是TRAVEL(US)兩種的4 port充電器,基本上充電的能力跟規格都是一模一樣的。

 

插頭可收縮的US版本,其實就可以在美國、日本、台灣等地區使用,而充電器本身就是變壓器,因此100-240V的範圍內都可以自動升降。

 

4 Port可以容納四台裝置,也差不多是一般人擁有的智慧型裝置的平均台數,在家或者旅遊都足夠。

 

而現在你可以在家在台灣或去日本美國帶伸縮插頭的版本,而其他地方則可以攜帶TRAVEL版本。

 

這五種插頭已經涵蓋了許多國家可以使用。

 

實際實驗一下它對於裝置充電的安培數,用iPhone 6來測試。從87%電力開始充電,平均大約1.15-1.2A

 

99%看到它配合手機本身的慢速充電限制,充電安培數降到0.29A左右。

 

到達100%充飽之後,大約只剩下0.19A左右,除非這時候在去使用手機,不然會一直維持在這樣的輸出讓手機持續維持電力。

 

anidees官方網站: http://www.anidees.com/

 

6 port 50W充電器開箱文: http://johnnydee.pixnet.net/blog/post/41323399

 

anidees哪裡買? 目前在露天拍賣上已經有了anidees官方的賣場,請參考:http://search.ruten.com.tw/search/s000.php?searchfrom=indexbar&k=anidees&t=0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51778_988415984515374_2860653804225674544_n  

海洋堂的行動電源真不愧是行動電源界中的霸主,人家其他家只能削價競爭,他卻可以高貴的賣,而且常常還買不太到。

 

11167664_988415994515373_3698540325711548778_n

繼阿愣行動電源賣到翻掉後,這次又跟Google旗下推出免費侵略遊戲Ingress合作,推出同名款行動電源,而且是可以結合遊戲的狀況來進行LED連動發光的控制,看起來就像星光一樣美。

 

10393891_988415987848707_8004683880180930813_n

 

11072426_988415981182041_2111962025431817763_n

這款行動電源日幣4980元,12000mAh的容量,最高輸出2.1A,規格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若你是有玩Ingress的話根本抵抗不了這個誘惑,加上它的LED效果真的滿漂亮的,所以若是有代購的話還是乖乖掏錢吧。

 

10956632_988415991182040_3934062584742340802_n
  • [内蔵電量] 12000mAh 3.7V ( 44.4wh )、リチウムポリマー
  • [入力/出力] DC 5V/1.6A Max ( Micro USB ) / (1) DC 5V/1A Max, (2) DC 5V/2.1A Max
  • [本体サイズ/重量] 約 156.5(L) x 72(W) x 19(H) mm/約 275g
  • [主要機能] 残量インジケーター(4段階)、6タイプに切り替わるLEDイルミネーション
  • [付属品]専用ポーチ、USB-Micro USB ケーブル(黒)、説明書 / 保証書、MODカード

 

日本亞馬遜購買頁面傳送門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C DIY機殼市場的潮流

 

近一兩年來行動裝置衝擊了PC DIY市場的消費額度,DIY零組件市場廠商為求生存也開始進行各種轉型與產品市場精準化的區隔,搭配比較流行的電腦需求如電子競技、機殼改裝等等走精品化路線。也因此以機殼生產為大宗的Thermaltake廠商在去年開始推廣的水冷專用機殼以及搭配各種專用水冷配件的生產,替水冷機殼開啟一條新的路線。其實水冷裝置很久以前就是PC散熱方案的其中一種模式,只是各廠推出的水冷器材不見得就能完全相容你的機殼配置,雖然有些中高階機殼或多或少都會設計些空間以及預留孔位讓額外加裝的水冷器材可以安裝在機殼上,但如果沒有經過你自己的一番整理以及規劃,其實最後很可能會讓機殼與零組件之間看起來顯得突兀且不美觀,因此Thermaltake從去年開始推行了一個水冷認證制度,專門驗證水冷器材以及相關的機殼產品,今天要介紹的Core X2系列,就是一款經過Tt自己的水冷制度認證的新機殼產品。

 

Tt LCS水冷認證制度

 

為了讓水冷機殼更到位,讓消費者相信這的確是經過水冷專家認證過的相容產品,因此Tt推行了LCSLiquid Cooling Supported)的水冷認證機制,這是Tt一個獨立認證的部門,裡面都是玩機殼水冷散熱的行家,針對Tt設計的機殼以及水冷裝置產品進行測試與認證,凡是通過這些行家們的認可,產品上才會有這個LCS的認證標誌,換句話說即使是同公司的機殼設計部門開發的產品,也不是每一款都能通過這樣的認證,但看看外頭也沒有一家認證公司會針對這種設計進行認證,因此Tt乾脆自己來當主導者,提供一個這樣的認證機制,這也是機殼廠商中的創新。我是覺得這對整體產業的品質有督促與負責的意義在,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像CE/FCC或者其他第三方獨立認證單位會更有公信力,但看起來機殼廠商們之間可能短時間還無法有這種共識存在,無論如何Tt走這一步的創新舉動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Tt Core系列水冷專用機殼家族

 

Core X系列的機殼來說,每一款都有LCS的水冷認證標章,其中Core X9是針對E-ATX主機板設計,還有另外推出白色版本。而Core X2則是mATX主機板尺寸,Core X1則是ITX主機版的尺寸。

 

Core X2機殼產品開箱介紹

 

在這之前我還沒接觸過這種水冷專用機殼,收到Core X2產品的當下看到外箱體積大到有點讓我嚇一跳,不過這也是必然的,為了求最大的相容空間,主機板擺設的方向不在是像一般機殼一樣90度角而是平放,因此橫向空間勢必要保留給主機板以及線材,而上下空間則是保留了內水冷冷排及管路走線的空間,而且還有多餘空間保留給用戶自己進行一些機殼改裝以及增加裝飾品的餘地。外箱上大大的Tt LCS認證標章,代表通過水冷達人的測試與認證合格。

 

另外一面則是把機殼細部分解的樣子,採用模組化的概念,可拆卸的東西相當多,也讓玩家有一定自由度進行機殼改裝。

 

Core X系列機殼把散熱孔位面積開的相當滿,讓散熱方向不只是單純的前吸後排,也多了許多的自由決定散熱風向的可能性。機殼內外都採全部黑化的設定(除Core X9 Snow white版本以外),鋼材的厚度也相當的紮實。

 

前面板也是一體的散熱孔位造型,透過光線可以看到中間實際上有開孔的位置,雖然光碟機已經式微,但Core X2還是提供了三組5.25吋槽的位置,你可以改成外接溫度控制錶或者其他更酷的裝置。

 

I/O以及控制面板則在前面板的左側部位,有電源跟硬碟讀寫指示燈,電源開關、兩組USB 3.0以及耳麥接孔,重置鍵開關。這些按鈕的表面紋路則是使用唱片紋的方式處理,讓手指接觸的質感變得相當不錯。

 

後方I/O一覽,Core X系列設計的用意是把電源供應器與主機板完全隔開,各自有各自的散熱風道就不會互相影響了,而把主機板平放也是為了佈局水冷更方便且直覺,因此從機殼背後看起來有種層層堆放的感覺。

 

轉到另外一側也是幾乎全版面積的大側透視窗,我想如果要不是側板還要維持機殼結構的堅固性,可能Tt的設計者會做完全透視的版本吧。

 

轉到上方來這一塊也是大面積的散熱孔位,但同樣保留了維持鋼性的設定。

 

上方打開之後可以看到類似軌道的鐵條都已經鑽好孔位,這些軌道就是讓你來安裝內水冷的冷排裝置,空間上可以裝兩組雙排水冷沒問題,一組給CPU一組給VGA,當然這也是可拆卸的,所以你也可以自己動腦筋想一下要裝什麼?孔位距離剛好是一顆12cm風扇,如果是風扇控的話不裝水冷你也可以來一整排的LED風扇喔。

 

看到他前後左右上下都開了這麼多孔,怕Core X2是一個超大集塵箱嗎?當然TtRD早就準備好了可拆洗的防塵網,而且上面是用軟磁條的方式直接黏上機殼內側固定,拆洗超方便。

 

底部的防塵也很重要,這邊可拆洗的防塵網就不是軟磁條固定的方式了,不過還是希望Tt能改成軟磁條應該會更方便,畢竟網子若是像我這樣不小心拆卸的時候折到,就會變形讓灰塵有縫隙鑽啦。

 

制震墊的堅固厚實讓人很放心把零組件機殼內塞。

 

接著來拆正面的面板。

 

一樣內側也有防塵網,可以看到在預設風扇上裝了一顆12cm的風扇,但也預留了20cm圓型大扇的孔位。上方的5.25吋槽萬一實在沒東西想裝,也通通都可以拆卸換裝你想要的東西。

 

放置主機版的固定鋼板也是可以拆卸。因為空間夠用,所以連一般機殼沒有保留的側邊線材走位孔都有開。

 

而下方的部位除了另外一邊可擺設電源供應器以外,這一邊就是保留了一整排的風扇固定座,當然也是可拆卸的,你也可以自己決定要裝什麼,水冷冷排好像也可以塞的下去。

 

五根螺絲就可將主機板固定鋼板拆下。

 

將固定鋼板拆下後就可看到下層的空間,這裡Tt規劃為3.5/2.5SSD/HDD安裝槽,可直可平躺,當然這些槽也是可以拆卸然後安裝到其他你想要的地方。

 

當然Tt Core X2的配件包就是印製成3.5吋硬碟的大小放在內,3.5吋的硬碟支架採免螺絲設計。

 

而在電源供應器這一排的側邊,有三片固定2.5SSD的支架,同樣也可以拆卸依照喜好擺設在別的地方或者改變陳列方式。

 

電源供應器擺放位置。

 

同場加映ThermalTake Luna靜音薄型LED風扇

 

機殼內預載兩組12cm風扇,是屬於基本款不具LED功能的風扇而已。

 

不過這種機殼開了這麼多洞難道你甘願讓它黑壓壓一片嗎?所以這邊順便介紹Tt最新Luna 12cm薄型LED風扇。

 

風壓可達27.533 CFM,噪音值24dBA,轉速1,400rpm,重量僅93.2g

 

四周固定螺絲的座就是制震墊。看到藍色的包裝與周邊藍色的制震墊應該不難猜這個LED的顏色吧。

 

與原本的風扇相比瘦了一半有,可以安裝到空間比較侷促的小機殼內。

 

實際裝機過程介紹

 

既然有了Luna LED風扇,那麼這兩顆預設的風扇就先移到上方擔任排熱風的工作囉。

 

然後前方的空間剛剛好堆疊兩顆Luna擔任抽冷風的工作,另外一顆就放在後方擔任排熱風的工作。

 

首先來安裝電源供應器。

 

制震墊真的把機殼頂滿高的,讓下方熱風有更多空間被排出去。

 

接著是安裝主機板。

 

本次因為水冷系統還沒有到齊,因此先以風冷方式示範安裝,特別上了一顆貓頭鷹的15cm CPU Cooler,要測試看看高度上Core X2是否容許。

 

安裝完記憶體後,主要零組件就搞定了。

 

將整張主機板固定鋼板鎖回去。

 

接著開始拉線。

 

不過意外的發現CPU Cooler卡到了第一根PCIe的插槽,所以只好將顯示卡先安裝在第二PCIe插槽。

 

接下來是安裝SSD,你會發現一堆空間想擺哪就擺哪,想怎麼固定就怎麼固定。

 

如此簡易的裝機就完成了,從零組件空曠的程度你可以了解,如果你是希望機殼幫你規劃好甚麼東西都就放什麼定位的話,那可以改買別的系列的機殼,如果反之你很有想法,除了水冷也想做機殼改裝的話,這個空間是足夠讓你大顯身手的。

 

而且如果沒有燈,這個機殼規劃好讓你大秀特秀的意義就失去了,因此想裝什麼冷陰極管啦、特殊LED燈條或者LED光控機構都可以啊。

 

按照標準電腦安裝的話空位實在好多啊。

 

即使上方有裝了風扇,與CPU Cooler還是有一段很大的空間不會卡到彼此機構。

 

改裝範例

 

這一次其實在裝機零件上面老實說準備的不夠齊全,但是可以參考一下Tt原廠提供的安裝範例,其它如硬管水冷管線、多顆LED風扇陣列等等。而Tt除了水冷機殼模組化以外,其他水冷周邊也要跟著一起變成安裝、拆卸以及保養都很容易的模組化水冷機構,讓玩水冷散熱不在只是達人的專利,你也可以輕鬆在家自己組裝屬於你的水冷電腦哦。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日本海洋堂的阿愣根本就是行動電源界的霸主,現在除了行動電源、充電線以及限量公仔以外,總算又推了這一個USB充電頭,你想當阿愣大覺者的話就是不能錯過。

分為Android以及Apple兩種不同陣營裝置的接頭,合計最大出力3.1A,電源頭可以收縮。要價日幣1580元。

不過看起來這隻阿愣充電頭不會發光就是了。

 

価格: ¥ 1,580

●商品仕様● 

【製品名】 cheero DANBOARD USB AC ADAPTOR 
【型番】 CHE-311 
【入力】 100-240V ~ 50/60Hz 0.5A 
【出力】 5.0V / 3.1A (合計) 
【寸法(本体)】 40.5 X 62.5 X 39 mm 
【重量(本体)】 約65g 
【付属品】 取扱説明書/保証書 

 

 

1798288_981991298491176_8796484143002423434_n

10985222_981991295157843_5976192704419756695_n

 

11114238_981991305157842_8861433295152552249_n

 

11149475_981991301824509_5789760153587724098_n

 

購買傳送門(可能要找代購或者日本友人)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要把使用內顯與入門顯卡還有超高階的金字塔頂級用戶算在內的話,能夠真正站在價格以及效能平衡點的還是在中高階顯示卡約50007000元的價格帶才是廣受遊戲或者休閒電腦玩家們的歡迎,在這個價格區間帶上NVIDIA也推出了新製程的Maxvell核心GPU來滿足消費者,因此若你跟我一樣還在用前前前代GTX 660系列甚至是更早期點的中階顯示卡的朋友,其實這一代的中高階顯示卡的進步更為明顯,也該是換卡的時候了。

 

每家NVIDIA的合作廠商都會想盡辦法在顯示卡上發掘新的賣點,因此每一家都有自己招牌的技術,像本次體驗的GIGABYTE在顯示卡上有著WindForce散熱器技術,除了高效能的散熱表現以外,這次更是強調了2D文書處理零噪音的特色。一般電腦用途還兼作文書處理與上網等等無須使用3D處理的功能,因此一般來說除了降低功耗以外,這次也把靜音散熱發揮得淋漓盡致。風扇不管在怎麼低速運轉,都還是會有噪音產生,所以靜音散熱的方式要不就乾脆沒風扇,要不就像這次的半被動式散熱技術可以主動停止運轉,也是一種0 db的實現方式,還可以兼顧全速運轉的散熱能力,好處自然不在話下。

  

GIGABYTE GTX960家族介紹

 

雖然GTX960本身定位在中階,不過技嘉依照超頻幅度以及不同散熱器還是做了三種等級的分類,而且另外在GAMING以及WF還有4GB的版本,最高等級為GAMING系列,其次是代號為WF(WindForce)系列以及IX(ITX)短版卡三種。基本上三個款式比起公版的960在核心時脈上都有進行超頻調教,然後在輸出I/O部分有差異,其他的技術規格則完全相同。

 

NVIDIA官方的GTX960在核心時脈上就已經區分為基本時脈跟加速時脈,這個很熟悉的區分是否很像INTEL處理器的Turbo Mode(Dynamic Speed)模式呢?這邊的基本時脈為1127MHz,加速時脈為1178MHz。對比技嘉的出廠值來說,入門的IX短卡也有1165MHz/1228MHz的提升程度。

  

GV-N960WF2OC-2GD產品用料介紹

 

技嘉顯示卡在品牌形象上也塑造了一個自我風格的眼睛,產品系列的包裝風格都以這個為基礎,提供3年保固期間,主核心加速時脈提升至1279MHz,比原廠的時脈1178MHz提升了100MHz之多。

 

產品包裝盒背面介紹WindForce風之力主要的散熱技術,採用兩顆9cm獨家設計的刀鋒葉片,增加進風氣流以及降低風切噪音。此外銅導管直接接觸的HDT技術,以及最新的0 dB值溫度偵測半被動式散熱系統。另外這次NVIDIA960上面支援了更多螢幕的顯示,最大可到四顆螢幕,這一點倒是解決了不少渴望打造真3D多螢幕環繞電腦終極顯示環境的使用者,因為只要一張卡且是內定功能直接打開就能使用,設定上比以前簡易許多。

 

盒裝的上方則是此卡的其他重點規格,如2GB GDDR5記憶體,128bit頻寬以及新的OC GURU II軟體,還有即將開放的DirectX 12規格,還有鍍金的HDMI接頭。

 

提供了兩組大4PPCIe接頭,方便那些電源供應器線材不夠的朋友可以利用多餘的大4P轉接電力。驅動光碟以及使用說明我想一般人應該不太會去用到它了,這次驅動我也是直接到NVIDIA官方下載最新版本即可。

 

顯卡本體配置兩顆9cm的刀鋒葉片風扇,高度與PCB版齊頭,採用消光黑色塗裝ABS殼,整體看起來低調又霸氣。

 

散熱器到I/O檔片的長度約為25cm,是可以相容許多種類的機殼尺寸。

 

所有的I/O接點都有保護套保護。

 

這次GTX 960I/O多到連我自己都嚇一跳,不過這也正是單卡想玩多頭輸出必備的介面,總共有一組DVI-D、一組DVI全雙工、一組HDMI以及三組Display Port

 

GTX960支援SLI雙卡串聯,因此提供一組橋接器。

 

翻到卡的背面主要的零組件是兩顆GDDR5,以及GPU底座的穩壓被動元件。

 

供電需要兩組6p PCIe電源,根據NVIDIA官方的資料,公版的GTX960為單一6p PCIe供電,整體功耗約120W,而超頻過的GIGABYTE GTX960WF2OC官方資料功耗約為150W。不過這邊技嘉有自己的設計原因。

 

從這張圖可以很簡單了解原本的公版雖然只有120W TDP,不過卻只有3相供電,每一相平均負擔40W,幾乎是最大資源運作,這樣也會導致高熱能的產生,讓顯卡溫度高居不下,而改成6相供電之後,平均每相只要負擔25W,可有效降低熱源,整體TDP也能容許到150W

 

再來是散熱器風扇的部分,可以看到它的刀鋒溝槽切痕還滿凸出的,據技嘉表示這個設計可以有效提升23%的進風量。

 

散熱器的銅導管為四條8mm純銅導管,平均分散將熱源導到散熱鰭片上。

 

正面PCB一覽,同樣也是配置兩顆GDDR5記憶體,供電方面六相穩壓提供給GPU位置改為GPU左側,另外在入電端獨立兩組濾波與GPU供電相隔有一段距離,個人猜想主要是為了能讓電源雜訊分離不會互相干擾的線路設計。

 

GPU核心為GM206-300-A128nm製程,因此這一代的效能與溫度表現都很不錯。

 

記憶體為三星K4G41325FC-HC28GDDR5,共四顆組成總共2GB的容量。

 

前端I/O眾多,因此為了避免與供電產生干擾,也蓋上了屏蔽電磁波的蓋子。

 

實機效能測試

 

此次上機測試平台同樣為技嘉X99 SOC-FORCE平台,採用Intel 5960X CPUBIOS全部預設值不手動超頻設定裸機測試。開機後風扇會進入運轉狀態。

 

進入Windows桌面之後,負載為2D畫面,溫度也維持在正常範圍的話,風扇就會自動停止(非高速閃燈凝結效果),變成完全0dB的靜音風扇。

 

首先是顯卡基本狀態確認,這次GPU-ZGDDR5的廠牌都有標示出來,以後可能連拆顯卡確認都不太需要了。

 

接著是OpenGL的繪圖能力,採用CINEBENCH R15測試,即使GTX960是桌上型遊戲用途顯示卡,繪圖能力也已經是Quadro K4000的一倍以上,我想這樣的效能跑跑基本的CAD都不是問題吧。

 

接著是3DMARK最新版本,在第一場景ICE STORM 1.2中獲得80691分,在CLOUD GATE 1.1中獲得29653分,在新的SKY DRIVER 1.0中獲得23300分,在最後一個場景FIRE STRIKE 1.1版本獲得6850分,這些基礎分數等等會在拿來與超頻後的效能提升做個對比。

 

Unigine Heaven 4.0版本,解析度為1920x1080,全特效全開。

 

最大73.4 FPS,最小7.5 FPS,平均值為32.3 FPS

 

Unigine Valley測試,同樣的解析度與特效設定。

 

最大64.7 FPS,最小17.5 FPS,平均為34.7 FPS

 

然後是FFXIV Realm Reborn版本,同樣也是1920x1080解析度,可以開的特效通通開最大。

 

得到9951分,參考了一些網路上其他人測試的成績,以2GB記憶體版本來說表現很不錯。

 

另外這款是魔物獵人大陸版,名稱取為怪物獵人,由Capcom官方製作,採用Cryengine擔任貼圖運算,遊戲畫面其實還滿漂亮的,同樣也是解析度1920x1080,特效最大。

 

得到7967分。

 

另外這是新的三國無雙7帝王傳電腦版,不過在顯示設定這邊能調的不多,而且VSYNC垂直同步關不掉XDD,看來就是60FPS從頭玩到尾,但這代表GTX960對於這個遊戲一點都不吃力。

 

細節項目也是調最大。

 

整體遊戲過程,即使畫面塞滿了小兵與敵將,張數卻一點都沒掉,玩起來很順暢。

 

另外一款遊戲是最近迷上的RIDE,這個遊戲是真實的重機資料與跑道所架構起來的賽車遊戲,玩起來簡直就是機車界中的GT5,同樣的Video設定也是能選的不多。

 

選單畫面平均為15X FPS張數,但這邊主角跟背景光影都是會動的。

 

遊戲中平均約為6x-8xFPS禎數變化。

 

故意騎去幹護欄想製造更多貼圖運算,不過還是6x張的FPS

 

技嘉全新OC GURU II軟體介紹以及超頻測試

 

新的OC GURU II軟體介面採用九宮格概念製作,分類清晰明瞭,可以在這邊調整核心頻率、記憶體頻率以及電壓和風扇等等功能,這種清爽一頁式的調較軟體真的很對我的胃口,就不用在那邊翻頁搞來調去了。

 

其實顯示卡超頻是我不太拿手的項目,不過這次在GTX960上面讓人覺得非常的簡單就成功,基本上在不動電壓的前提下,先把核心時脈拉高100MHz,記憶體時脈拉高50MHz,應該是可以過燒機測試。

 

直接先跑一輪3DMARK,跟原廠初始值做個對比,在第一場景ICE STORM 1.280691分提升到83899分,在CLOUD GATE 1.129653分提升到30174分,在新的SKY DRIVER 1.023300分提升到24251分,在最後一個場景FIRE STRIKE 1.1版本6850分提升到7144分,效能提升的成績不賴。

 

開啟Furmark以及OCCT兩個燒機程式一起跑,燒了半個小時後還是滿穩定的,GPU溫度也只到63度就沒有在往上拉了。

 

接下來把核心時脈往上拉150MHz,記憶體時脈拉到100MHz

 

不過這次跑出來的成績不進反退,看來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之下,100MHz150MHz的核心時脈應該就是極限了,要在網上可能要做電壓調整,這邊就讓更厲害的超頻高手來發掘它的潛力了。

 

溫度與風扇控制表現

 

GIGABYTE GTX960WF20C的風扇運作模式是只要不開啟3D運算,或者是溫度高於59度才會運轉,若持續在59度的話,會以最低轉速開起風扇直到降溫到37度就自動停止,這次也是用兩個燒機程式一起開把GPU負載弄到最大來測試。

 

這是跑了將近50分鐘後的結果,溫度從待機的29度爬升到63度後就不再升高了,風扇才用了900rpm的轉速而已,說噪音的感受的話,CPU風扇反而吵到蓋過其他聲音了。

 

耗電表現與結論

 

開機到桌面靜止之後,整體平台耗電共70W,主機版全預設值,裝置只有一顆1TB硬碟、8GB RAM以及一張GTX960顯示卡而已。

 

全速燒機之後平台達到約205W的耗電量,扣掉平台70W的話,顯示卡全速TDP約為125W左右,與規格所載相差不多。

 

良好的Maxvell顯示處理器核心體質,讓這一次的GTX960幾乎每一家顯示卡的廠商都有進行超頻讓效能表現更好,功耗也更低了,以往中高階顯示卡的最大TDP都有180W以上,甚至是200W的吃電怪獸等級,對於平常沒有在進行3D處理時的功耗變換也不如現在GTX960般的成熟且迅速,例如說退出3D全速燒機的狀態時,從63度降溫到37度的速度更快,而且看著瓦數計一下子就退到70-80W之間,真正達到省電的效果。顯示卡的散熱技術更是每家廠商各有千秋,這次技嘉更是以零噪音半被動式散熱作為其主打技術,如果平時進行文書處理的話電腦主機會更安靜,而你若是有4K H.265解碼需求,那更是不能錯過GTX960,因為這是Maxvell核心晶片最新的特色之一。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說明

眾所周知Intel已經是毫無疑問的x86平台的領頭羊,不過近年來隨著行動裝置的興起與DIY零組件市場的衰退,對於Intel而言如何能夠複製x86平台成功的經驗,一舉打下以ARM晶片組為基礎的行動平台,是一個很艱難的課題。等在Intel前方的是高通、聯發科等等一堆已經是行動平台標準的現有晶片方案,而且配合的Android作業系統也是基於ARM處理器優化,所以Intel若是要切入,勢必無法直接把x86的東西拿來挪用。不過還好Intel已經有發展低功耗處理器ATOM來佈局,所以如何將這個處理器推廣到市場上變成廠商願意接受的方案,因此Intel就找了在x86合作非常密切的ASUS等廠商合作,其成果如何,各位其實在這一兩的行動市場上都可以嗅出端倪。ASUS本來前年只有主推一款高階的Padfone系列手機,而且是採用高通晶片為主,但突然冒出了一堆FonepadZenfone等等新系列,規格不錯且重點是價格低廉,一次打亂了對手原本布局的中低階手機市場春水。而Zenfone的成功,更是讓IntelAsus信心大增,所以規格更為強悍的Zenfone 2在前陣子巴塞隆納的MWC(世界通訊大會)發布了令人感到非常期待的4GB記憶體版本Zenfone 2,讓Intel處理器在行動裝置上的確開始發光發熱了起來。

另外Intelx86領域也沒閒著,第五代的處理器規格已經正式發表,更強悍的功能、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進步的內顯效能,讓現在新一代的筆記型電腦甚至是平板、筆電二合一的變形系列規格已經往正規筆電靠攏,以上這些技術以及產品,都會在今天這場由IntelAsus主辦的玩家技術研討會中一一亮相。

 

活動場地介紹

這次的活動場地滿特別的,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大會議中心或者是青年活動中心之類的場地,而是位在台北市松江路上行天宮的對面,台北進出口商業同會的會議室舉辦。這裡雖然離市中心比較遠一點,但也有捷運可以抵達,因此交通方面不是太大問題。

 

同時也有其他的團體在舉行會議與活動,其中Intel x ASUS行動平台新勢力玩家技術研討會就在3樓第1會議室舉行,但上午場還有個國際貿易實務研習班,不過主辦單位也誤植為承研了。

 

我到的時間比較早,所以與工作人員跟IntelASUS原廠工作人員一起協助幫忙擺設活動攤位。他們舉辦辦這類型的活動已經非常的經驗老到,工作人員三兩下就把會場建設起來,報名處、攤位布置、講台等等一下子就有模有樣了。

 

本次廠商雖然是兩家,不過兩家是合作非常密切的戰略夥伴,會議中帶給參加者的感受反而很像是同一家出來的,Intel講主要的晶片與技術就好比提供新鮮的料理材料,而ASUS則像個廚師一般把這些技術與晶片結合起來成為使用者可以親自品嘗的美味菜餚。

 

Intel攤位與簡報內容介紹

 

Intel這次的攤位上沒有動態機器展示,但取而代知的是許多的贈品與禮物,也令人相當期待。

 

像是這個罐頭造型的藍芽小喇叭。

 

還有這個羊年限量造型的公仔碟。

 

另外還有報名就可以拿到的手機支架,後方還有品質相當不錯的Intel背包,這些都是要送出的,當然你也必須好好聽課且回答講師問題才能有這些贈品哦。

 

手機支架是滿有趣的,就是一個具有韌性的軟磁鐵,平常可以黏在手機後方。

 

然後兩邊一翹起來就可以支撐手機成為觀賞影片的角度,滿有意思的。

 

會議開始之後,先由Intel的講師Johnny來開始進行簡報。Johnny詼諧且有點自謔頃向(?)的簡報內容沒有冷場,聽的大家興味津津。

 

接下來的簡報我不會一張一張的秀出,我會挑出一些重點的簡報來作介紹,首先Johnny指出了今天簡報要介紹的技術重點,可以看到都是擺在全新第五代處理器以及低功耗,還有全新系列的Core M上面為主。

 

自從Core系列為名稱的處理器誕生到現在也已經是第五代了,拜製程進步所賜,現在能夠在更小的晶圓體積上面切出更多運算邏輯單元出來,讓效能進步很多,而且更低溫、更省電,搭配全新的內顯名為Iris系列,遊戲效能比以前的HD 4000系列更進步了22%

 

說著說著問題就來了,只要你敢答,你答的出來,那麼禮物二話不說就是你的囉。

 

Intel出了這麼多處理器家族,因此沒有命名區分的話,不但消費者會搞混,可能連自家人都會記錯,因此新一代Core分為YUMH四個系列,主要在封裝跟功耗還有應用方向不同,筆電系列可用YU,而比較重視性能的則是MH兩系列。

 

Intel原本的策略很明顯是走向排擠獨立顯示卡,不過現在他們有了明顯的策略區隔來強打自己的CPU內顯,如追求輕薄省電的變型系列、Ultrabook等等,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多硬體空間可以讓你放一堆散熱模組,也因此使用內顯是必然的趨勢,另外為了降低功耗,也只能訴諸內顯,不過除了這些好處以外,新一代的內顯效能比以往進步1倍以上,已經達到了獨顯650M的等級,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搜尋GT 650M的評測,就可以知道新一代內顯的效能也是相當不錯的。

 

另外原本的低功耗許多廠商也許會轉用ATOM來當處理器,不過新一代的Core開了這個U系列就是針對了平板、筆電變形雙模式而設計的處理器,比Haswell晶片組各方面又再提升了。

 

同時Johnny也拿最新的蘋果MB以及前一代的MBA主機板尺寸來作比較,這也是為何新MB敢作到那樣的薄度的最大原因。

 

接著也說明了Core M系列處理器再轉檔方面的效能,解析度提升到2560,還能比上一代HD 4400解析度1366轉影片還快。

 

另外新一代內顯已經確定支援4K 60fps的顯示能力,這意味著這些採用新一代處理器的平板或者筆電,也可以直接當作4K 60fps的播放器,而且影片實際播放,觀察CPU資源占用其實都維持在30%以下,證明新的內顯很厲害。

 

講完處理器後,還特別提到了一個新的3D攝影機功能,這個RealSense F200Johnny說原本是Intel開發的技術,但xbox最先應用到家庭娛樂去了,當然有xbox的使用者對於這個3D攝影遊戲並不陌生,它能追蹤人像進行動作分析判定等等功能,而且是即時的。

 

這些技術一定會用在未來的新產品上面,如平板或者筆電,接下來就不是甚麼指紋辨識了,也許再來視網膜辨識也能普及,加上手勢偵測,可能以後連觸控都不需要了。

 

當然全部講完之後,又開始了小禮物時間,這次送的背包是可裝15吋大筆電,同時具有減壓背帶的新贈品,大家都踴躍舉手搶答。

 

ASUS攤位與簡報內容介紹

 

ASUS這次準備了兩個攤位來作展示,畢竟ASUS家大業大,產品線涵蓋之廣的確也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而這次攤位主題就劃分的很明顯。這個攤位展示的是ASUS最新的ROG G20AJ電競桌上型小主機,以及同樣ROG家族的電競筆電系列。

 

這兩款電競筆電都還沒上市,一款為G501一款為GL552,以目前已知的規格看來是G501較為高階,且是ASUS第一款輕薄型電競筆電。

 

現場展示的這台GL552還是工程樣機,因此鍵盤的白色背光之後還會修改成紅色的,以符合ROG一系列紅黑形象。

 

另外一桌樣品感覺比較豐富,都擺滿桌子了。這邊就是行動周邊的手機、平板與變形筆電產品線。

 

手機不用說,Zenfone 2擺出來就夠。雖然ASUS已經正式開賣,也有許多人都已經入手,但現場沒摸過它的玩家還是有很多人可以趁此機會好好把玩一番。另外則是Fonepad 7新系列,這是可講電話的平板,雖然現在手機的尺寸已經非常貼近這種平板的大小,不過在89吋平板面前,這款產品還是偏向小眾市場,如果你不排斥一次帶兩個以上的裝置,那麼5吋手機加大平板是剛剛好,如果你討厭帶一堆東西,那麼這種Fonepad 7就符合你的需求了。

 

我對Fondpad 7比較有興趣,現場拿起來的感覺是非常輕,邊框也比前一代更細,對男生來說拿在手上講電話還算是沒問題,單手操作勉強可以。

 

接下來就是Asus講課的時間了,今天的講師是Gordon,一個人主講手機、平板跟筆電,滿厲害的。

 

第一個講的部分就是Fonepad 7,這是ASUS目前7吋可通話平板中第一款支援全頻段4G LTE,以及確定為Android 5.0作業系統的新產品,當然是採用Intel處理器且為64位元、4核心的版本,從Zenfone系列使用的感覺來看,我們可以期待這款處理器能夠為我們帶來更令人驚豔的效能表現。

 

新的ME375系列,雖然型號上相去不遠,但這一代可說是重新設計來過的。擺脫了前代ME372厚重的感覺,輕9.6%,薄7.1%

 

邊框也比起同業產品更薄了,只有10.9公分,現場實際體驗的確是讓單手更好握持。

 

另外處理器也是Intel新一代的64位元四核心處理器。

 

ARM陣營的處理器更提高了3.4倍的效能跟2.9倍的上網效率。

 

而繪圖效能更是強悍,因為直接拿IPAD同等級的PowerVR繪圖晶片,這樣子各位應該明白這新款的ME375打遊戲就等於是IPAD的效能了。

 

另外有鑑於許多人喜歡拿平板當作導航機器來用,所以ME375針對衛星收訊方面也強化接收美俄兩方的衛星訊號,Gordon表示美國怕第三世界敵國定位太準,所以衛星裡面都有放干擾訊號,一般誤差都在15公尺以上,到了市區內高樓林立誤差更大。不過俄羅斯的衛星就不擔心這種事情,所以配上接受俄羅斯衛星訊號,可以讓誤差值縮到最小的範圍內。

 

另外就是Asus越弄越好的Zen UI,從以前拿Padfone 2時代,就曾經去信建議華碩要改使用者介面,不是丟幾個綁定合作的APP換個桌面就能交差的,第一點是沒有辦法跟其他家作出差異化,第二點是用戶覺得跟原生桌面一樣,使用起來有許多細微支節的設定要自己一一改進,對於玩機改機的人沒差,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卻是很大的痛苦。但現在Zen UI不論在介面方便程度、配色活潑度上面顯然都有長足的進步,這是非常值得讚賞的,至少Asus現在在Intel處理器的行動裝置上,已經可說是第一把交椅了。

 

平板手機在華碩的定位,其實認真說起來是一個很尷尬的位子,往下看有越來越大的手機,往上看有更大尺寸的平板甚至是變形筆電,不過還是有許多人追求多合一的功能,那麼這種平板手機還是有他的市場存在的。

 

接著就講到了ZenFone 2這款新中低階王者的手機,ZenFone 2產品依照規格有不太一樣的設定,最入門的ZenFone C就是大家在賣場看到賣2990元的超值手機產品,接著往上平均一千到兩千的差價為一個級距,因此在往上是ZE500系列,然後是ZE550系列,最高階的則為ZE551系列。另外在外觀工藝設計上面,最高階就是全金屬殼,次高階的就是看起來像金屬但實際上是塑膠殼,不過在按件方面是採用了更複雜的工法來切割各個零件,另外也因為ZenFone 2太薄,只有3.9mm,側邊放不下零件,所以音量鍵兼拍照作在後方,而且這個按鈕這麼小顆還是堅持作同心圓跟髮絲紋,質感真的很不錯。

 

而且以5.5寸大小來說,直接捉對廝殺的對手就是Iphone 6 plus,強調比iphone 6 plus更小的體積,等於是把5.5吋作在5吋大小裡面。

 

現場更直接請了工作人員拿出ZenFone 2Iphone 6 plus實際比對。

 

玻璃採用康寧大猩猩第三代,但是在貼合技術方面,Asus有自己的Turevivid技術,比起其他對手用四層貼合,Asus將觸控液晶面與玻璃直接結合,因此在透光度表線上更好。

 

另外講到大家關心的拍照效果方面,之前宣傳就很成功的暗光鳥系列現在也應用在Zenfone 2身上,而且是前後鏡頭都有,結合4個像素成一個像素,提升400%的感光度,現在用前鏡頭自拍也可以在低光源情況下更容易成功了。

 

另外前鏡頭的廣角幅度也達到140度,不用自拍桿也可以容納更多人一起自拍了。

 

另外在講到Zen UI時,除了那些功能以外,還有一個特殊解鎖模式,可以依照不同的解鎖進入不同的手機設定檔,這就好像Windows的多用戶設定一樣,於是A解鎖的看不到B設定的內容,如果在A解鎖狀態B設定有訊息,還可以自己定義在A解鎖狀態的訊息提醒,讓人完全摸不著所以然,因此Gordon稱為小三模式,至於實際上怎麼使用,就讓聰明的你自己去體會囉。

 

另外在螢幕關閉的狀態之下,也支援了直接起動快捷工具的手勢功能,這就很方便了,如果要拍照,只需要畫個C,就會幫你起動相機,而不用解鎖在起動像機APP,可說是為了高速抓拍而設計的,不過這邊我是有個疑問,那這樣的話假設我設定了不同使用者登入的模式,那個拍照的存檔到底是存到哪呢?還是說各個模式都看的到呢? 另外這些快捷解鎖之後,是否會廢去正常解鎖功能的武功,也都是疑問呢。

 

另外也提到了快充,Zenfone 2可以在39分鐘內充飽3000mAh60%電力,不過要搭配專用的變壓器才行,但這對急著出門辦事的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功能。

 

最後就是簡單分辨Zenfone 2等級的方法,從外觀是否為全金屬殼就可以分辨551550的差異了,另外550以下也沒有NFC功能,也只有最大2G的記憶體,但551就有到達4GB版本。

 

介紹完了Zenfone 2Fonepad 7的課程之後,也有段小小的休息時間,主辦單位也準備了精美的茶點供大家享用。

 

休息過後的課程就是介紹變形筆電以及ROG電競筆電的時間了。因為同樣搭載了最新的第五代Core系列專門針對變型機種推出的處理器,效能與使用時間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讓這些變形筆電不再只是花瓶或者是當台播放器而已,接上鍵盤之後,它也能處理一些中階筆電的工作。

 

另外最近熱銷的ZenBook UX305,也是場中注目的焦點,這是台Ultrabook規格,而且除了輕薄以外規格也很強悍,螢幕解析度支援到QHD,而且僅重1.2kgWifi更是支援到ac的等級,這也是許多人看上這台筆電的重點規格,畢竟現在ac的分享器除了少數高階機種以外,都已經落到合理的價格帶了,加上光世代300M的普及,用戶升級完網路速度後,自然會對裝置端的東西開始要求,那麼舊款的筆電頂多支援到n而已,仍然是不夠快,那這些升級的頻寬啟不浪費掉了?

 

UX305真的很薄,而且邊緣的鋁鑽切真的很漂亮,連孔位內部都有切。而且在收邊的工法也特別採用往內收的方式,讓鑽切邊緣更完美,一般是往外收方便脫模,可是往內收的方法會讓脫模程序更複雜,如果我是這台機器的產品經理跟模具廠應該會想去跳河吧?

 

變形筆電的構想是針對出門在外多種不同用途而開發設計,取掉鍵盤就是台大尺寸平板,觸控、繪圖、簡報、電子書等等用途都很方便,但接上了鍵盤之後,它又是台你熟悉的筆記型電腦,原本這種款式只是個玩票用途測試水溫的產品,但近年來各大廠都有類似的產品出現,路上也能看到有人在使用,人們的接受度也變高了。

 

現場Gordon也請了工作人員上台示範輕鬆一手拆取鍵盤的方式,這台Asus最新旗艦的T300 Chi,命名為Chi就是氣的意思,主打的對手想也知道是蘋果的Air,不過比起蘋果仍然是單純的筆電,T300 Chi卻是多功能向的變形平板,的確是更為好用。

 

因為使用者眼光都很高,對產品的規格、用料、外觀都要求很高,因此Gordon特別花了一些時間介紹T300 Chi在外觀件的用料材質以及施工工法上面的複雜工藝。採用航太等級6063的鋁合金材質,經過80分鐘的時間,採用45種以上刀具來施工,並非是採用單一模具壓鑄出來的。

 

為了讓大家看個仔細也請到了主持人Jessica拿實機巡場一遍。

 

Gordon用了很多張簡報來說明T300 Chi的工藝水準。

 

現場隨便實拍一下,果然斜角邊緣閃閃發亮。

 

螢幕的表現也是與MBA做比較,T300 Chi解析度可達2560235PPI的水準,而MBA只有135PPI,解析度上也無從對比起,螢幕表現上T300 Chi的確有很好的品質。

 

另外因為邊緣太薄,標準USB接口已經無法放進去,所以Asus的研發居然想到使用Micro Type-B的接口放在T300上面,這個Type-B常見於USB 3.0的硬碟外接盒上,只是第一次看到筆電上用這個規格,當然免不了需要外接轉接頭才能讓一般的USB裝置插上,這就是為了達到極致輕薄所必需的代價囉。

 

 

T300 Chi的硬碟是全固態硬碟,因此沒有機械零件發熱不耐震的問題,而且在省電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電池也只能採用鋰聚合物才能弄成扁扁的形狀塞在機器之中。

 

無線接收方面也支援干擾比較少的5GHz頻段。

 

接下來則是賣的不錯的UX305,因為已經市售一段時間了,所以這邊就提示一些重點。

 

目前僅能買的到是黑色,你以為黑色已經夠美了嗎? 不過Gordon說這個白色才更令人驚艷呢。畢竟採用陶瓷高溫燒結技術,工法又更複雜了,而且ABC件都是如此,所以生產的良率目前還不夠優良,暫時還無法在市面上看到,但聽來即使上市應該是數量非常的有限。

 

接下來要講的Asus旗下可說是獨立運作的副品牌ROG系列電競筆電,這兩款G501以及GL552都是還沒上市的機種,所以Gordon的介紹也偏向比較保守的講解,畢竟這些規格都有可能會變動,不過基本使用者的定位應該是不變的,簡單來說GL552是比較平民的電競筆電,而高階G501除了電競,更是首款ROG的輕薄電競筆電款式,這也是因為Asus去年與暗殺星隊伍簽約後,經過真正的電競選手提出的需求而開的規格。

 

G501的厚度是2.06cm,重量是2.06kg,這還真的是極度巧妙的安排,而且它是一台搭載Intel I7標準電壓處理器的電競筆電呢。

 

而這兩台筆電也同樣會搭載來自於Asus顯示器的Splendid調教技術,也是少數筆電螢幕有模式可調的款式。

 

至於獨顯方面,搭載Nvidia新款的960M950M應該是確定的部分了。

 

散熱也是很重要的,因此Asusu設計了全銅材質的不對稱散熱鰭片,在僅有不多的散熱空間內求最大限度的散熱系數。

 

現場機智問答抽Zenfone 2手機大獎

 

現場的手機大獎應該是讓人最興奮的事情了,不過這次不是用抽的,而是需要經過一陣腦力激盪來淘汰的循環賽制,你就當作是來參加人體知識王就好了(!?)

 

現場最後一共送出兩支Zenfone 2手機給實力與運氣兼具的參加者,也結束了今天豐富且圓滿的活動行程。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情是這樣子的小弟我最近看到了OCZ發表全新的Vector 180 SSD就想要玩一下,不知道他跟前一代的Vector 150 SSD有甚麼區別?所以就詢問了原廠,原廠也大方的借我測試品,不過基於大家都已經玩過了,網路上一堆開箱文章,所以我就希望玩點不一樣的,但沒想到原廠這麼給力一次就借我六片960GB讓我絕頂昇天啊。

 

最大特色PFM+介紹以及與PLP的區別

 

其實看看現在SATA SSD的市場,似乎已經變不出新花樣了,畢竟每家廠商推出的產品在效能上幾乎都已經攻頂,所以這次Vector 180 SSD要帶給大家的就是那個全新的PFM+斷電保護,這個新規格是來自於企業級的應用,現在下放到消費級產品線來說,到底有沒有必要其實先別那麼快下定論,先看過PFM到底是什麼功能之後再來決定吧。

 

PFMPower fail management的縮寫,中文稱為斷電保護管理,主要的用途是在避免資料寫入時,來自主機的電源突然關閉,導致資料遺失甚至是SSD損毀等問題的發生,這在資料貴重性大於一切的企業級來說是必須要優先預防的問題,因此伺服器通常都會有獨立的UPS或者供電避免萬一停電或者非預期性原因讓主機關機,讓資料來的及進行儲存,這些資料若是銀行的話,有可能是你我的帳戶資料,金融往來資料等等,萬一因為資料遺失或者損毀讓你銀行戶頭少幾個零這樣的影響夠大了吧? 所以企業級就算準備了預備電源,也還會要求在儲存裝置上設有這樣PFM或者更完善的PLP機制。

 

那斷電保護怎麼運作呢? 這邊有張PLP機制運作時的迴圈說明圖,可以看到在供電的5V進電線路上設有電壓控制閘級元件,一旦偵測到電源迴路中斷時,就會啟動備源電力改由超級電容提供,這時候超級電容仍能在一定時間內(看電容的容量決定時間長短)提供SSD主控制器跟零組件電力,這時候主控制器會啟動預先寫好的資料緊急回寫為最高優先權指令,停止所有寫入指令,並且將目前正在記憶體中處理的資料全部寫回快閃記憶體,並設置還原點,等待下一次電源恢復之後進行資料還原的動作。如此可以確保已經寫入的資料、正在寫入的資料都完整無缺。

 

那麼PLP(Power loss protection)PFM又有什麼不同呢? 基本上兩者上在斷電保護啟動是後是差不多的,不過在斷電之後餘電提供保護的範圍有點不太一樣。因此PLP是可以在完全斷電保護全部的資料包含即時處理的資料,但PFM機制則有很大機會遺失即時資料,也要看斷電當下記憶體內的資料是被沖刷(Flush)的前還是後來判定,也因此企業級搭載的幾乎是最完整的PLP斷電保護,而PFM就比較適合用在工作站或者是個人電腦內了,一方面也是成本的考量,因為超級電容成本昂貴,若是要把提高斷電後回寫資料的時間,那勢必要建構多顆超級電容來預防萬一,不過這樣的成本增加之下,原本一顆普通的SSD可能就變成天價,反而不是一般使用者可以下的了手購買的產品。

 

因此Vector 180既然是在消費級市場販售給一般使用者,選擇搭載PFM斷電保護也是為了符合市場需求,因為對於使用者來說,最怕的就是SSD一覺不醒,那麼就算裡面存滿了資料也是完全讀不出來,反而倒不是害怕即時資料會消失。而且一般使用者的確很少有人會配置UPS不斷電系統,但也不希望個人資料因此灰飛煙滅,所以OCZ針對這樣的需求開發了Vector 180這個產品。而OCZPFM還不只是PFM,多了Plus(+),據原廠表示Vector 180可確保SSD內部的韌體Table表、MBR等等重大資料不會消失,SSD也就不會變磚頭,也是廣大消費者的期待啊。

 

Vector 180產品外觀與內在

 

OCZ自去年被富爸爸收購之後,產品線的開發時程明顯趨於穩定且長期的發展,雖然新品不多,但很符合日本集團穩紮穩打的風格。而且產品的用料與品質比起以前都有很大的進步。現在的新產品線連包材都改為泡殼保護,且轉接支架跟螺絲包不再像以前那樣子拆開後要裝回去就很困難了。

 

不過這三張散裝的說明紙實在是可以整合一下,弄成一本小冊子不是很好嗎?其中有一張是Acronis的備份軟體啟動金鑰。

 

OCZ重新出發後的LOGO已經一改以前的企業印象,朝著更穩重更成熟的企業文化前進,有個醒目且印象深刻的CIS是很重要的,還記得有看過有些公司拿塗鴉當作公司Logo,結果反而是沒人記得到底畫什麼,公司叫啥名字就這樣淡出市場了。

 

現在OCZ全系列的SATA SSD也都採用了這個新的7mm全鋁合金外殼,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很有份量,不過這個殼對散熱也很有幫助,也是OCZ產品的特色。

 

拆開一覽內部的元件,分為正反兩面,正面主控制器當然是自家的Barefoot 3 M00,快閃記憶體則是ToshibaA19nm,台灣廠生產。然後前方一顆Mircon 512MB緩衝記憶體。

 

後方同樣配置八顆A19nm快閃記憶體跟另外一顆512MB的緩衝記憶體,因此960GBVector 180總共有1GB的緩衝記憶體容量,這也是因為容量越大,韌體裡面要記錄的Table值也會相當龐大,需要大緩衝記憶體來運算。另外右下角橘色的就是超級電容,以及Vector 180的供電跟斷電保護模組。

 

自己在用的電腦當作儲存的傳統硬碟四顆加一加也不過4.5TB,現在不但一次來六顆960GB,組成RAID 0更是直接達到6TB的理論值容量,全SSD的大容量會讓人腎上腺素分泌變快,是會興奮出水的呀。

 

六神合體RAID 0

 

這次搭配技嘉的X99 SOC主機版,以及5960X的處理器,全部SATA線材都換上線徑AWG26的安費諾50cm特製線材,減少不良線材的訊號減損與干擾問題來測試。

 

SSD串燒~~(都是$$)

 

這種情況只有RAID 0才會爽,因為RAID 0是容量+速度堆疊的陣列組合方式,進入BIOS切換為RAID模式後,在POST畫面提示Ctrl+I同時按下就可以進入IntelRAID陣列選單了。

 

 

進入之後選1建立新陣列。

 

接著名稱命名完畢後圈選每一顆SSD變成陣列的磁碟。

 

看到這個畫面了,得到5365.5GB也就是實際上5.3TB的容量呀呀呀~~(這個5.3TB是使用者實際上可以使用的空間,而理論上完整容量是應該是960GB x6等於5760GB,不過這還需要扣掉7%OP保留空間給Windows用,所以最後的可用容量才是如此,這不是SSD偷吃容量哦,就算是傳統硬碟也會先扣掉這樣的分割區才能使用,組好後退出存檔重新開機,就可以得到一顆超大邏輯空間的磁碟了。

 

OCZ新管理工具SSD Guru介紹

 

隨著Vector 180 SSD發表的,還有這套名為SSD Guru的管理軟體,這套軟體與之前幾乎只能當作升級韌體跟執行Secure Erase功能的Toolbox相比,不但介面更為友善親切,而且實用的功能增加更多了,像是以Vector 180來說,還具有溫度偵測IC,因此也可以在SSD Guru內即時動態顯示當前溫度,以及SSD建康度跟使用空間,都以清晰的綠色游標尺顯示。另外韌體是否升級到最新版本以及AHCI有沒有開啟都可以偵測。

 

另外若是不懂顯示訊息代表的意思,也可以點選上面的問號會出現解說,雖然目前只有英文可用,但據原廠表示之後改版有可能會增加多國語言版本,讓你閱讀上不在出現障礙。

 

有針對SSD本身優化的手動TRIM功能,可以把剩餘沒使用空間發送清除的指令,可以回復一些效能而不會影響現有資料。

 

另外也可以常駐在背景執行,一但有上網路的話,會去偵測最新的韌體版本,若是出現新版會提醒你安裝,因此使用者就不需要常常一直去原廠網頁查看哪實有新韌體,是個很貼心的功能。

 

另外針對客戶服務方面也提供了一鍵引導到客服的功能,還可以把客服必須得知的資料打包,讓客服不需要在跟你來回猜謎。

 

實測了一下這個功能,執行之後它會存成一個ZIP壓縮檔案。

 

檔案內容都是文字,因此只占用3XKB空間而已,但是省去了原廠跟使用者之間來往的對話時間,而可以直接分析問題的原因,也是很貼心的服務內容。

 

超大容量SSD就是爽

 

好吧,首先你得明白如果你要在超大容量磁碟上安裝作業系統,你的作業系統得要支援GPT格式才行,否則在安裝那一關就會把你擋在門外,而今天我先當作是資料碟來使用,因為Windows 7安裝GPT不是不行,但非常的麻煩。

 

如果你硬上MBR的話,那這5.3TB馬上就破功變成兩半了,當然是合在一起才會爽啊,所以還是乖乖選GPT磁碟模式吧。

 

馬上就來個強力測試,你看看這個數字多麼爽快啊,4000MB/s多的讀取速度…..咦?怎麼你的ATTO少了點什麼呢?

 

哈哈,其實關鍵就在於上面的Direct I/O選項有沒有勾選起來,畢竟RAID 0是邏輯磁區,而測效能的話,要測到實體磁區效能必須要測試直接I/O才會準,不然上面的跑分都是身體健康的啦。不過直接I/O出來的效能也不能小看,可以到1600MB/s的讀取以及1200MB/s的寫入哦。

 

Crystaldiskmark來驗證一下直接I/O的效能,在壓縮以及非壓縮模式的持續讀取都可以達到接近ATTO的效果,真心不騙啦。

 

結論:爽完了還是得面對現實

 

 

SSD現在單碟容量的成長速度,雖然離傳統硬碟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近一年以來1TB SSD也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推出,價格上可能還不是我們一般薪水階級可以輕易接受的程度,可是效能上帶來的壓倒性差異,也代表SSD/HDD的天平已經開始往SSD靠攏了。這次測試的Vector 180 SSD是目前OCZ SATA機種的旗艦款式,銜接之前的Vector 150系列它的確在效能以及容量還有新的斷電保護規格上持續保持旗艦機種該有的水準,雖然斷電保護目前個人電腦上還沒有測試的方法,不過看起來添加的這層保障,的確是讓使用者對於把重要資料存放在SSD產品的疑慮都可以消除掉。

 

在爽了一兩個禮拜之後,當然小弟我最後還是得歸還它們啦,畢竟這六顆加起來的價值已經超過新台幣十萬啦~~可是同類型的產品若是放到企業級,那六顆加起來又是不同檔次的天價了。不過這對小公司行號或者是工作室來說,是一個很值得投資的儲存裝置,畢竟真的企業級產品價格非常貴,但一般個人電腦用的SSD又讓人覺得不太放心的話,那Vector 180可以說是完全針對這種用戶的需求來設計的。

 

本文由衷感謝OCZ Storage Solutions亞太區辦公室提供產品支援與協助。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競爭異常激烈的電腦DIY組裝機殼市場來說,anidees是一個完全新興的品牌,在台灣首次登場是以生產輸出可達最大2.5AUSB充電器產品為主,不過若是登入他們官方網站的話,其實會看到幾款非常有特色的機殼產品,像是今天介紹的AI7、塔型的AI6以及樹莓機專用的AI4這三款。而且他們的銷售方式可說是從國外紅回國內,產品早就已經在歐洲地區上市了。

 

提到電腦DIY機殼市場,幾家大品牌的產品線幾乎已經涵蓋各種各樣需求的機殼產品,而且都已經在市場上建立了自己堅定的品牌形象,這時間點還有新的品牌切進來的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則最後也只能淪為價格戰的犧牲品而已。因此anidees產品貴精不貴多,這款AI7機殼的設計重點就是強調熱源分離以及散熱強化,雖然一般機殼或多或少都會帶到這個特色,不過在親自裝機的時候,你就能明白這個熱源分離以及散熱強化的實質意義了。

  

先看一下規格吧,這款AI7有黑白兩種配色,有ATXM-ATX兩種尺寸,還有側窗以及沒有側窗兩種不同的側板,雖然在選擇性上不能稱的上豐富,不過也足以滿足不同喜好的需求了。AI7與一般的塔型機殼不同,它設計成四方形狀,並且前方提供一片可稱為風扇牆的散熱冷風入口,也與其他利用煙囪或者特殊散熱力學原理的機殼不同,他的散熱風道就是直接前吸後排,不過卻給予了非常強力的前吸力量,大量風壓的冷風分別提供兩個電腦中最大的熱量來源,CPU/顯示卡與電源供應器。並且把這兩組零組件分為兩個獨立的個室安裝,各自有獨立的散熱風道,真正達到有效散熱的目的。

 

AI7的紙盒體積頗大,而且看得出來以歐洲市場為主,因此產品語系還有德文等語言為主打。

 

AI7黑側窗版的本體,本體材質採用鍍鋅鋼板為主,並且全部都予以黑化烤漆處理,鋼板本身的厚度相當足夠,讓這款AI7除了以散熱效能為主打以外,本體也很堅固耐用。

 

雖然5.25吋光碟機已經越來越少見,甚至許多新的機殼都已經取消這個支架的設計,不過AI7還是有保留了一組。另外所有的I/O都集中在前面板上方部位,共有兩組USB 2.0,兩組USB 3.0以及電源、Reset按鍵和燈號,這邊的造型十分的中規中矩。

 

AnideesLOGO很低調,印在側窗右下角的位置,機殼本體的其他地方就沒有LOGO了。側窗的面積也很大,足以一覽全部的重要零組件。

 

AI7的上方有一長條狀的網狀蓋子,是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追加風扇來散熱的機構。

 

開啟後可以直接看到上方兩組硬碟架,同時又可以安置兩組12cm風扇幫助硬碟散熱。

 

後方的I/O因為分為兩個個室安裝電源供應器以及主機板的零組件。這邊也提供了兩組風扇安裝的空間,其中預設已經在主機板的位置裝好一組12cm後吹的風扇。同時anidees AI7也允許使用者自行安裝水冷系統,像是剛剛介紹的上方安裝風扇的空間,其實也可以拿來裝一組雙排冷排加風扇,而水冷通道後方也預留好了。

 

打開側板一入眼簾的就是看起來很爽快的12cm風扇牆,前方一次配四組,而且還都是有搭載LED的風扇版本,一般的塔型機殼受限於結構設計限制,頂多就放兩組或者三組最多的風扇,不過AI7的機殼機構是四方型的,因此橫向可以放兩組,因此共四組風扇,讓前方進冷風的能力大幅提升,是消費級機殼非常罕見的設計。

 

風扇上面也有anideesLOGO,型號是AV12025,如果你搜尋這個型號會發現有許多品牌的風扇型號都一模一樣,這也是滿有意思的情況,證明大家都用差不多的風扇型號,作為不同廠商機殼內提供的風扇零件。

 

翻到機殼底部來看,AI7的制震腳墊是一般常用於音響主機或者前級機器上的等級,另外機殼下方也有一組散熱風扇安裝的位置,也提供了可拆洗濾網的設計。

 

這是主機板室的狀態,有保留走線的孔位,同時硬碟艙置於上方,幾個重要的熱源產生都被分開處理散熱,這樣機殼內部的溫度可以永保清涼。

 

來看看另外一側,這是主機板背面以及電源供應器的個室,雖然與其他機殼一樣都是電源供應器下至,但不一樣的地方是AI7並非是讓電源供應器風扇面朝下的設計,而是橫擺將廢熱經由側板所開的孔位排出,當然,這個側板也具備了可拆洗的濾網過濾灰塵。

 

主機的背面,通常都是一堆線材藏匿之處,AI7也不例外,只是這個地方還多了讓電源供應器放置,以及多兩組3.5吋硬碟插槽的位置可擺放。

 

四組12cm的風扇採用了一塊小張的PCB把電源線材集合起來,並且提供大4P電源做為輸入,可以用一組大4P驅動四組風扇沒問題,只是這樣線材比較混亂一點,需要花點時間整理。

 

另外,在電源供應器上方的空間也沒閒置著,在這邊設置了一個可活動也可允許使用者自行拆除的3.5吋硬碟支架,這個支架若是拆除,那麼就會變成CPU散熱器快拆孔位了,AI7的設計上提供給使用者自行規劃的自由度很高。

 

前面板有這麼強大的風扇牆,除了冷風吹進洞裡以外,也同時會吸入很多灰塵、毛髮等等髒東西阻礙散熱,因此這邊有著兩道的防塵網,一是機殼外面的蜂巢網狀過濾孔,在來內側還有一片可拆洗的細孔防塵網。

 

雖然因為散熱的需要而開了很大的孔位,但也要兼顧機殼本身的強度,因此在結構上可以看到這些片鋼材有著X型以及半圓形等不規則孔位,希望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鋼材支撐強度,而且前方這些孔位也可以讓使用者自行選購20cm的單一大風扇。

 

配件方面僅有一包螺絲與少許束線帶,是比較少的配件。

 

 

雖然AI7把主機版跟電源供應器分開,但是實際上安裝零組件的話,個人建議還是先從電源供應器開始裝,畢竟這邊拉線跟整線還是需要費點精神來處理的。

 

後方四顆螺絲鎖好就能固定電源供應器了。

 

這顆電源供應器的長度是18cm,與前方的風扇電源集中板還有一點距離,這邊的空間就可以用作放置線材之用。

 

電源線材以及連結到前方I/OUSB的線材稍作整理,可以選擇經由走線孔,或者旁邊多的空間。不過若您是安裝標準ATX主機板的話,因為走線孔位正好在主機板的下方,為了讓主機板更穩定的安裝,以及避免板彎等等事情,最好是不要放太多線到走線孔。若是M-ATX或者ITX則無此顧慮。

 

此次安裝採用ASUS標準ATX尺寸的Z97主機板。

 

顯卡部分找了手邊最長尺寸的AMD6850當範例,這張長卡有27cm左右。

 

可以看到AI7對於長顯卡的寬容值很高,而且後方直接就是強大的冷風風壓直接吹進來,讓顯示卡可以更快把熱流帶走。

 

另外手邊正好沒有塔型CPU散熱器,因此以測量高度為主,從主機板高度到風扇邊框的位置,大約可以容許14cm以下的塔型風扇安裝。

 

硬碟支架是設置在上方的位置,基本上這是安裝3.5吋標準硬碟時免螺絲,不過在安裝SSD時就需要螺絲從支架下方固定了。

 

電源跟SATA線材走支架背部。

 

為了更方便安裝硬碟,後方的硬碟支架特別做了一個可以仰角45度推出的設計,讓您方便抽換硬碟。

 

都安置好之後就可以蓋上側板了,可以看到孔位與一般電源供應器的風扇是對應的。

 

 

至於上方的空間要不要安裝風扇或者水冷排,就由使用者自行決定。

 

後方I/O部分的樣子,附帶一提的是包含已經安裝好的五組風扇,加上預留的空間總共可以安裝高達八組風扇,而且都是12cm的規格。另外左上角有個小小不起眼的開關,就是用來調整前方那四組風扇的強弱的開關了,共有三段可調,是說這開關真的太不起眼,所以第一眼看到機殼時還漏掉它。

 

全部安裝好之後通電,可以看到仍然有相當多的空間可以安排,這對於想要用來進行多顯卡串連,或者是機殼改造的玩家是一大福音,因為這些空間都可以用來隨自己的意思做安排。

 

前方的風扇牆規律的藍光LED真的很有氣勢啊。

 

加上大面積的側透窗格,可以一覽無遺機殼的內部,你可以盡情的展現你的創意與設計在這款機殼上面。

 

雖然anidees是一家全新的品牌,不過從其產品內容來看,走的都是比較特別的路線,雖然種類不多,但非常具有特色的設計,讓有此特殊需求的使用者又多了一個選擇可以參考。這款機殼目前在台灣即將上市,未來都可以透過網路通路來購買,價位的話參考了一下歐洲加拿大的網路售價,大約是在美金80元左右,很適合對於散熱要求高的使用者,或者是打算組裝長年不關機的個人工作站等級電腦。

 

*本文與anidees官方合作撰寫,撰寫內容依照實際裝機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anidees AI7機殼的官方網站: http://anidees.com/ai7/ai7blackwindow

 

 

 

 

 

 

 

文章標籤

山西慈善作文大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